倦我生煩 作品

第38章 桓節留下的政治‘遺產’,楚世昭統御山東!

 【皇甫堅在關中士族的勸說下,決定帶領自己的部曲起兵對抗桓節。】

 【“盡忠周室,是為大節。”】

 皇甫堅身披軍鎧,持劍傲立。

 畫面上以皇甫堅為首的部曲和桓節的部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大周之變,不在於外,而在於內,汝又豈知誰為忠奸。”】

 【桓節擊潰了皇甫堅的部眾。】

 【皇甫堅戰死,其部眾戰死高達萬人,被俘三千餘眾。】

 【桓節部眾戰死7842人,重傷1209人。】

 【史稱——《長安之變》。】

 【廣威二年七月,在皇甫堅陡然倒戈被殺之後,桓節性情出現了極大的變化。】

 【皇甫堅多年以來,一直是桓節麾下的將領,久任副將,相互之間早有十年的交情。】

 【桓節一直不認為皇甫堅會被關中士族籠絡,也不覺得皇甫堅會將他當做博取名望的對象,結果卻遭到了這樣的背棄。】

 【他不再輕易選擇向關中士人退讓,並夷滅了幾個參與長安之變的世家大族。】

 【並請示幼主為自己加九錫以示權重,震懾諸臣。】

 【這樣的行為致使領軍對抗南方起義軍的盧恩不得不遣軍回朝,在震怒之下,寫出了一則討賊檄文共伐‘國賊’。】

 【廣威二年八月,以王守義為首的蟻賊在盧恩回朝過後,得到了迅速崛起的機會,很快就攻打下了應天府。】

 【廣威二年九月,班師回朝的盧恩和桓節的軍隊再次發生了戰事,固守長安的桓節再度擊退了盧恩。】

 【同時,桓節為了表達自己的態度,將盧恩在長安之中的全族誅殺。】

 【盧恩本就年事已高,因此氣急而病,沒有多久就病死了。】

 【不多時,一個楊方的將領在清晰認知到了局勢過後,整合了整支中央軍,向各地的節度使、藩王求援,共討國賊。】

 【迫於壓力之下,桓節自知他是難以對抗,決定攜天子北狩涼州。】

 【廣威二年十月,桓節率眾試圖退到涼州,卻不成想段琦為了自保,以圖劃清和桓節之間的界限,在涼州,雙方再度開戰。】

 【桓節部久經戰事,早已疲憊,先是平定了皇甫堅的倒戈,又是力敵盧恩的中央軍,如今再戰以逸待勞的段琦,軍中將士又無嘉獎,軍心已然糜爛。】

 【廣威二年十一月,桓節未能戰勝據守涼州的段琦,而麾下的親兵在接連不斷的戰事中死傷殆盡,只剩下了一些唯利是從的潰軍。】

 【隨軍的小天子楚世駒也被段琦所救下。】

 【桓節不得不再度逃亡。】

 【如今的桓節,親兵之中只剩下三百輕騎,不足五十餘眾的重騎。】

 【看著他們臉上的斑駁血跡,桓節面露苦色,知道自己如今已經是大勢已去。】

 【就算是回到了涼州,桓節也難以面對涼州的父老鄉親。】

 【他抬起劍來。】

 【“我已無顏面對諸君,可取我頭顱獻給長安奔個前程。”】

 【“大將軍,何故如此,我等尚且還有這一口氣。”一人用著沙啞的聲音道。】

 【“我若是不死,爾等怎有活路可言。”桓節輕嘆一口氣,“餘下,唯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去魯郡投我那兄長,二是取我頭顱獻於長安。

”】

 【他不再多言,在眾目之下,猛然抬手,劍影一閃,桓節身影輕輕搖曳,倒在了地上。】

 【在桓節死後,其餘將士決定將其掩埋在此,毅然決定朝著魯郡而去。】

 【廣威二年十二月,在桓節戰敗於段琦,兵敗下落不明後,段琦將幼主楚世駒歸於舊都,在長安的世家大族開始清算桓氏,他們要求魯郡就藩的晉王楚世昭將桓節的兄長桓盛、桓節的妹妹桓奕送回長安,以敬正法。】

 【桓盛多年久事於楚世昭,不願拖累對方,向楚世昭請辭,願入長安以受國法。】

 桓奕快要被氣吐血了。

 她想過她的二兄要埋個大坑,卻沒有想到埋的坑那麼大。

 這樣的罪狀,被清算的話,三族肯定沒了,而桓氏的基業也都被桓節給打光了。

 能打是沒用的,出來混靠的是人情世故。

 打贏了皇甫堅,打贏了盧恩有用嗎?經得住你從頭到尾一直在和別人打嗎?

 按照桓奕的思路,歸附晉王,扶持晉王,作為晉王的依附,有晉王在法理上、正統上的支持,你變法是不難的,你臣仗君威也不難。

 就非得自己當這個出頭鳥,想當什麼權臣,自己當老大。

 本來擁兵自重,其他人還沒有什麼辦法,不敢得罪,可現在最仰仗的資本沒了,那就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這下可好了,你自己把自己送了也就算了,還要連累家人。

 桓奕實在是忍不住想罵她的二兄幾句話。

 你就不能像李鳳寧的阿父靠譜點,穩重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