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煩 作品

第46章 超出預期的猛!


 桓奕的美眸微微泛光。

 她知道楚世昭是有能力的。

 問題是,她不知道楚世昭能做到這樣超出預期的事情。

 因為在桓奕看來,歷史不管怎麼樣都是有它的偶然性。

 它是不具備必然性,不是說一個人很厲害,他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就比如說最開始的三次模擬推演。

 楚世昭都是直接死在長安裡,連任何機會都沒有。

 後面楚世昭沒有待在長安,跑到了其他地方,就有了新的延展,換句話說,楚世昭待在長安和沒有待在長安,也是一種偶然性。

 再比如說桓奕的二兄桓節。

 他不入京的情況下,在涼州擁兵自重,那就是一股毋庸置疑的軍事戰力,皇甫堅不會和桓節兵戈相向,段琦最終也不會和桓節生死相搏。

 涼州最穩定的三個將領沒有內部矛盾,天下人誰敢小覷?

 就是進了京城,三人之間有了利益糾紛,最終分道揚鑣,這就是歷史的變化。

 不同的時機,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所以楚世昭的表現,再次超出了桓奕所想的預期,在桓奕看來,這種局勢的大周王朝,楚世昭能成為坐鎮一方的軍閥,都是能力的體現。

 你再強你再能打,你攔得住多地的集中包夾?攔得住法理、大義對你威望的打擊嗎?

 結果,楚世昭做的每個選擇,不能說是超出預期,那也是無可挑剔。

 面對朝廷,他保持謙卑。

 接受王氏的拉攏,而關中世家又急需楚世昭的力量,赦免了桓氏的罪責,雙方相互扶持,朝廷給了楚世昭名望,楚世昭替朝廷平定叛亂。

 如果楚世昭選擇了自立,不給朝廷面子。

 大周王朝下的每一道敕令都沒人聽話,那對地方就是徹底失去約束的能力。

 號令徹底無效。

 如此一來,楚世昭後面還能去大同府、大寧府,讓兩地的節度使放下武器,併入他的勢力嗎?

 就是前面的選擇對了,大同節度使和大寧節度使才會那麼果斷放下武器,投靠楚世昭。

 現在的情況就是,楚世昭去一個地方,你這邊的將領願意投順,那就是大周王朝的忠臣,不願意,那他不僅可以給你丟個叛逆的名頭,還能調兵遣將直接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