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對於桓奕來說,這只不過是爭寵模擬器!
楚世昭這一次統一山河,可以說是所用時間最長的一次。
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次。
而這次模擬推演,楚世昭沒有什麼值得拿得出手的戰役,很多地方在模擬推演的大事記之中,只能用某年某月某個地名發生了什麼什麼戰事為記載。
沒有先前各種驚世的大戰著墨,大書特書。
這不是因為楚世昭打得不夠出色,反而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每一場戰役看似都不重要,其實都很重要。
主要的區別在於,那些經典戰事之所以經典,是楚世昭能憑藉人數劣勢的情況下,藉助各種各樣的機會抓到機會。
但是這一次,楚世昭在正面戰場上,是沒有什麼機會能把握住的。
對手並沒有給出太大的破綻。
甚至可以說,楚世昭每一次抓到的機會,都是蒙古王庭受迫性的狀況,是處於對方統治區外的特殊情況。
換一個人來,想要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楚世昭是每一步都做到了最準確的判斷,這才有瞭如此顯赫的戰功。
大同之變的時候,楚世昭沒有看戲,而是把握住了蒙古王庭暫時沒辦法阻止大景渡江的時機,偷渡過江,和大同事變的大周將領形成掎角之勢,兩相配合,讓大景王朝的部隊在北方有了一個立足的支點。
這是南明朝廷沒有做到的事情。
當年滿清入關的重要關頭,地方對於女真人的反抗是極其洶湧的,北方各地的叛亂接連不斷,但是南明在這種情況下,坐視這些時機的錯過,不斷地黨爭內鬥,使得光復山河的最佳時機就這樣在眼前流逝了。
楚世昭就沒有南明那麼猶豫,更沒有隔岸觀火。
看戲?
等到大同事變的大周愛國將領全部死絕了,你再渡江,就要面對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蒙古王庭。
楚世昭打得就是蒙古人一個首尾難顧的時機。
這種事情,蒙古王庭理論上也沒有什麼犯錯的餘地,他們鎮壓叛亂的速度已經很快了,但是架不住楚世昭雷厲風行的手段。
而接下來楚世昭採取的戰術,更是將蒙古人的平推戰法架住了。
楚世昭可太清楚元朝建立的過程中,蒙古人是怎麼崛起的了。
他們就是靠戰爭,發戰爭財起家的,就是不斷通過征服其他國家,然後囊獲這些國家的技術、人口、文化,再經過融合後,利用這些併入的全新集團形成新的軍團去征伐另外的國家。
楚世昭卡死了蒙古王庭對中原的進攻路線。
在騎兵勢力沒有成型的情況下,楚世昭更是沒有急於進攻,因為楚世昭很清楚蒙古人在攻城手段上的匱乏。
南宋抵擋蒙古四十六年的時間,就可以清楚蒙古軍隊在攻城手段上的短缺。
沒本事之前,千萬不要浪著打。
震天雷加固了楚世昭在防守端的力量,限制住了蒙古騎兵的戰力。
你野戰強,楚世昭就不碰你野戰,就跟你打持久戰,拉鋸戰。
只要蒙古不能觸發滾雪球的效果,沒辦法做到平推,不能獲取大景王朝各方面的攻城技術,蒙古王庭就沒辦法成為歷史上的元朝,一路推進。
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叫做金國的大補丸。
蒙古人吃掉的,只是一個腐爛的國度,一個被地方軍閥破壞了無數次的大周王朝。
而大景王朝在各方面的提升,是在楚世昭立都以後起家的,在楚世昭建立大景之前,大周王朝可沒有震天雷這玩意。
再通過長期的積累,楚世昭終於奠定了自家的騎兵基礎,逐漸有了反攻對方的能力。
鐵木真西征,分散了他們在中原北方的實力,楚世昭抓住的就是這個機會。
這一切動作,看似是蒙古王庭給了太大的機會,實際上是蒙古王庭主體上還是一個封建化的軍國勢力,他們是需要大量的戰事補充主體實力上的不足。
作為一個朝廷,蒙古王庭各方面的發展都很薄弱,只有軍事力量能拿出來,這樣生產力嚴重缺乏的國家,持續發育,就一定不是楚世昭的對手,就連稅收都要靠包稅制來減去複雜的步驟,在深知對方實力是一步一步增強,自身力量卻不斷削弱的局勢下,鐵木真能走的路,其實也就剩下了一個西征列國,補充軍備的策略。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顯然蒙元朝廷的立足不穩,除了軍事力量略勝一籌外,其他方面被楚世昭完全甩
開一截,最終硬生生被耗死了。
可即便是這樣,楚世昭都需要長期的運營才能艱難取勝,足以見得局勢到底有多麼的難打。
李鳳寧當然看不出來其中變化無窮的轉化,但是她看得出來鐵木真的硬實力。
被楚世昭打跑的鐵木真,一路橫推西域那麼多的國家,這難道還不是一種實力的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