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玉杯倒 作品

第16章 童子試

得益於此,梅家食堂才能安全的在這種詭異的平衡中發展壯大,並茁壯成長。

慶國紀元65年也悄然到來,這一年,他十歲。

梅呈安最近有了些煩惱,因為蘇利仕蘇老師建議他參加童子試。

這一建議引起了梅執禮和梅夫人的強烈贊同。

何為童子試?

這就不得不提到慶國的科舉制度。

簡單來說,慶國的科舉考試分為三步走,童子試,州試,京試。

童子試對應的其實是古代的童試,考過之後就可以獲得生員(秀才)資格,可以進入府州縣學進行學習,簡而言之就是入學考試,考過了你就是秀才,可以上公辦學校,同時也有了參加下一級考試的資格,即州試。

不過慶國童子試區別於童試的點在於,不需要經過三次考試,即縣試、府試、院試,而是綜合成了一場考試,考試過程持續一天,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一般在二月初進行。

州試對應的其實是鄉試,一般在每年秋八月(古代過的都是農曆,沒有陽曆一說,望周知)進行,又稱秋闈,由各州總督主持,考試過程持續三天,考過了即可獲得舉人身份,和參加次年京試的資格,州試每三年舉辦一次。

京試顧名思義,在京都舉行,由禮部主持,對應的則是會試,因在春季進行,又稱春闈,各州舉人和國子監監生皆可參加考試,考試過程持續三天,每三年舉辦一次,每次錄取三百名,錄取者即獲進士身份,可由吏部考察後派官。

慶國沒有所謂的殿試,慶帝也沒那功夫,自然也就沒了狀元探花榜眼一說,所有進士一視同仁,排名不分先後。

蘇利仕要梅呈安參加的便是童子試,(相當於現在的小學考初中)考試內容也有趣,總共三門,詩賦,算術,經史百問(考的其實是背誦,跟填空題差不多,沒有閱讀理解)。

既不超綱,也不簡單,作為一個入門考試可以說是很合適了,這就是慶國童子試的有趣之處,本身以武立國,文道不昌,所以也不必做作,只求簡單實用。

重頭戲在於秋闈和春闈。

既然這麼簡單,那梅呈安在煩惱什麼呢?經史百問和算術他不擔心,但詩賦嘛,他在煩惱自己要不要抄詩。

首先他背的詩肯定跟範閒沒法比,人家只要看過讀過都刻在腦子裡,他不一樣,他沒這種金手指,他是早已忘了大半,有些甚至還要別人起個頭,他才能觸發身體記憶,背出後面的詩句。

詩賦一般是命題作文,以什麼什麼為題,作詩賦。

一般人都會選寫詩,因為簡單,字少,當然,你要自信你文筆不錯,直接寫一篇賦也可以,沒人攔你。

扯遠了,梅呈安最怕的就是這個命題觸發他的身體記憶,讓他回想起自己背的詩。

到時候,你說抄吧,考試倒是能應付過去了,範閒醉酒吟詩名場面咋整?萬一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寫”了這首詩,即便是知道,到時候他喝著酒腦袋不清醒忘了咋整,畢竟能讓梅呈安記住的詩,其實跟範閒大部分雷同,因為這些詩詞太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