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表妹
“前兩年,樓彧還有些頑劣之名。”
樓太夫人有心想要將孫女嫁回孃家,樓彧便是她在樓家各房諸多小郎君中挑選出的最佳人選。
出身略有瑕疵,卻勝在“實惠”——沒有庶長子的惡名,卻依然得到了樓謹夫婦的偏愛。
得了樓家大半的祖產,上頭還沒有長輩轄制。
若樓太夫人只是單純的樓氏女,自然不會就覺得樓彧沒有長輩是好事。
畢竟樓彧的嗣祖父、親祖父,都是她一母同胞的親哥哥。
樓太夫人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她的兩個哥哥都還活著,她丈夫也就罷了,她的兒孫定不會淪落到今日的地步。
可惜,沒有如果。
驚才絕豔的長兄,英年早殤。
英雄神武的次兄,也於幾年前病故。
樓太夫人雖然還有其他的兄弟,但都是庶出。
自詡是高貴嫡女的樓太夫人,在孃家的時候,就從未將這些庶兄庶弟放在眼裡。
在她看來,那些不過是如同奴婢一般的庶孽,根本就不配做她的兄弟。
當年樓太夫人出閣,也是嫁給了北境一等世家鄭氏的長子嫡孫。
在大虞,嫡庶確實有別,可也沒有到了天與地的差距。
另外還要看各家的具體情況。
若妻族落魄,丈夫不敢說寵妾滅妻,卻不會縱容妻子隨意的打壓庶子庶女。
若是妻族強大,丈夫自然也不敢對妻子的彪悍指手畫腳。
樓太夫人就比較幸運,即便兄長不在,侄子也能支撐門戶。
樓家,非但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衰敗,反而因為選對了主公,成了開國元勳。
樓家更上一層樓,樓太夫人在鄭家也就愈發有體面。
再加上,鄭氏衰敗——
前朝大冢宰當政的時候,鄭家家主就站錯了隊,家主等好幾位郎君都被罷官。
隨後又趕上天災、戰亂,鄭家接連受難,元氣大傷。
鄭家早已不復曾經的榮耀,只比寒門略好些。
不過,鄭家到底是氏族,且還有樓家等姻親。
這不,新朝初立,就靠著樓謹的舉薦,樓太夫人的次子鄭鶴年,便成了六品的京官。
品級低了些,也沒有實權,但太學清貴啊。
只要熬些資歷,再有姻親故舊幫忙,就能晉升。
鄭家,復興有望!
至少樓太夫人是這麼認為的,也這般期盼著。
兒子的仕途有了,接下來就是孫子的學業、孫女的親事。
孫子還好,鄭家兒郎,最是聰慧,亦有家族傳承的底蘊,教授他的先生,都說極好。
等進了京,入了太學,他日定能入中書、做宰相,重現他曾祖時的榮光。
接著,就是孫女的婚事。
尤其是阿遲,樓太夫人自己沒有女兒,只生了兩個兒子。
兩個兒子給她生了許多孫子孫女,孫子也就罷了,孫女卻基本上都是庶出。
樓太夫人根本不稀罕。
直到阿遲的降生,樓太夫人才終於圓了夢:總算有個繼承了她高貴血脈的小女郎。
小孫女剛滿月,就被樓太夫人抱到了自己身邊,親自撫育。
乳名“阿寶”,大名“鄭遲”都是樓太夫人親自取的,寓意為“遲到的珍寶”。
由此可見,樓太夫人是愛極了這個小孫女,就連素來不太喜歡的次子媳婦,也因為給她生了寶貝小孫女,勉強讓樓太夫人不再針對。
樓太夫人偏愛鄭遲,也就為她諸多考慮。
說起來,鄭遲的年紀也不大,今年虛歲十歲。
不過,大虞朝女子十五就可嫁人,權貴家的小女郎,基本上十一二歲就開始相看,十三四歲定下親事,十五六歲出閣。
十歲,不小,也不大。
樓太夫人早有計劃,先讓兩個孩子試著相處,若是投緣,就可以順勢定下婚約。
若是自家阿遲看不上樓彧,或是有什麼波折,也可作罷。
左右阿遲年紀還小,就算婚事不成、洩露了風聲,也能以年紀小、是兄妹等藉口進行狡辯。
在孫女的婚事上,樓太夫人就不
會直接帶入樓家人的身份,而是以“姻親”的角度去考慮:沒有長輩,這表明,孫女過門後,不用侍奉婆母。
樓太夫人自己就是女人,更是從孫媳婦做到了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