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琳娜 作品

第一百三十六章 開始

 可她又不想姜側妃過得太好。

 除了早年婆媳間的矛盾外,也是因為姜側妃越風光,有關她的故事,比如世家子前夫、戰神王爺的現任,會愈發的被人關注、議論。

 王家……很尷尬呢。

 謝太夫人矛盾又糾結,但此刻,王廩出事了,謝太夫人最先想到的還是姜側妃、齊王府。

 她的聲音裡,隱約帶著憤懣:“阿廩定是被楚王的人陷害了。”

 王廩的那些罪名,根本就不算什麼。

 他之所以被抓,主要就是被牽進了齊、楚兩王的爭鬥。

 他,這是代齊王府受過呢。

 齊王不能不管他。

 小廝匍匐在地,聽到謝太夫人的近乎控訴的詰問,他趕忙回稟:

 “好叫太夫人知道,齊王系的朝臣們,已經幫郎君辯駁了。”

 “……原本,刑部、大理寺等給郎君議罪,要定郎君一個欺君的大罪。主犯斬首,家眷流放三千里。”

 小廝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聲音都在抖啊抖。

 因為若真的按照幾個衙門最初的議定,王家的主子們要被流放,他們這些奴婢也要被重新發賣。

 主家落罪而被髮賣的奴婢,又能有什麼好結果?

 關鍵還會一家骨肉分離,生死不知,今生都恐難團聚啊。

 謝太夫人聞言,而是渾身經不住的顫抖。

 主犯斬首?她的阿廩要被殺頭!

 家眷流放?她、她都六十的人了,也要像個牲畜般被捆著、牽著去流放?

 只是想一想,謝太夫人就想要死一死。

 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流放三千里,絕對是比死都可怕的折磨。

 “還是幾位齊王系的御史,極力為郎君辯解,說他定是被奸商欺瞞,並非有意欺君。”

 “另,安國公也為郎君求情,言說當年在沂州,郎君曾為大軍籌措糧餉,是新朝的有功之臣。功可抵過,請聖人寬恕。”

 “……幾番爭取,聖人下旨,罷黜郎君的官職,抄沒家產,遣回原籍!”

 小廝終於說出了最終的判決。

 好消息:王廩不用死了,一家人也不用被流放!

 壞消息:家產抄沒,遣返回鄉!

 王家,又如同十年前一般,被灰溜溜的趕回了老家。

 打回原形!

 謝太夫人都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哭。

 她木然的坐著,已經有了皺紋的臉上,似哭非哭、似笑非笑。

 ……

 京城的風雨,還沒有傳到沂州。

 將謝宴之送出王家莊子,還幫他牽線搭橋,算是了卻了這段因果。

 王衍那兒,收了地契、田契等,也送來了族譜。

 王姮恭敬的接了,並親自謄抄。

 這、才是無價之寶,傳承了近千年。

 王家之所以會被詬病,會被真正的世家嘲笑,就是因為手裡只有殘破的手抄本,而非原版。

 本著對老祖宗的尊敬,以及對後人的負責,王姮抄錄族譜的時候,沒有藏拙,而是拿出了她的最高水平。

 一手楷書,筆勢委婉含蓄,線條遒勁有力。

 既有楷書的工整端秀,又融合了隸書的古樸質感。

 一筆一劃,用心用力。

 一字一句,盡顯功底。

 這,才是配得上琅琊王氏的書法。

 王衍曾經圍觀過一次,眼底閃過複雜。

 他就知道,王姮一直都在藏拙。

 她聰慧敏捷,極具天賦,又有名師教導,早該成為天下聞名的才女、書法家。

 但,小小年紀,她卻懂得收斂鋒芒——

 王廩的唯利是圖,王衍曾親自領教。

 有這麼一個市儈、無恥的父親,王姮的低調、“愚笨”,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某些方面,王衍覺得,自己跟王姮同病相憐。

 一個為了家族而不得不壓抑自己,另一個為了不慈之父而裝傻充愣。

 從第一次見面,王衍就覺得王姮有意思。

 隨後幾年的相處,親眼圍觀王姮與先生“鬥智鬥勇”,愈發覺得這個小師妹有趣兒。

 再然後……心動似乎也不是那麼的不可思議。

 可恨兩人居然是“叔侄”!

 原本,王衍還想著,他會找到證據,揭穿沂州王氏的真面目。

 如此,既能為家族清除“汙點”,也能滿足他的某個野望。

 但——

 也罷,那些財貨,對於早已沒落的王家來說,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