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投名狀
陸懷瑾沒有跟齊王直接打過交道,但他見過楊睿,還跟樓彧接觸了幾次。
楊睿溫文爾雅,卻殺伐決斷。
樓彧年紀小,卻頗有城府。
這兩人,或多或少都能折射出齊王的行事做派。
陸懷瑾並不認為,能夠培養出楊睿這種外柔內剛的嫡長子的齊王,是個任人宰割的小綿羊。
他更不認為,一個能夠打下大半江山的皇子,會對皇位沒有野心。
退一萬步講,就算齊王愚忠愚孝,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君、父,追隨齊王的人,都不會答應。
齊王麾下的悍將,有很多都是前朝傾覆後,參與角逐天下的一方梟雄。
他們都有著勃勃野心,也有著皇權富貴的追逐。
他們只是遇到了更為強大的齊王,被齊王的個人魅力所折服,明白了熒光與皓月的天差地別,這才投入了英主的門下。
他們認定的主公,應該更加的野心勃勃,能夠成為“受命於天”的君主,而非乖乖任欺辱的瓜慫。
不管是齊王自己的意願,還是被麾下悍將裹挾,他都不會任由聖人打壓、楚王等小弟們搶功。
陸懷瑾猜不到齊王會有怎樣的“反抗”,但,齊王定會有所行動。
當然,這些爭鬥,主戰場在京城。
再不濟也是西北草原。
沂州遠離權力中心,也逃離了是非圈。
陸懷瑾只要穩坐刺史府,不急著站隊,不擅自行動,就不會——
但,富貴險中求啊。
就算無法摻和京城的龍爭虎鬥,他也想稍稍加入一下。
河道行營,隱患重重,一觸即發。
樓讓,背後是聖人,卻蠢笨、短視。
樓彧,齊王世子一手調教出來的小跟班,聰慧、沉穩。
陸懷瑾內心的天平,不停的搖擺。
“郎君,十五娘求見。”
門外忽然響起了小廝的通傳聲。
陸懷瑾抬頭,紛雜的思緒瞬間被收斂。
十五娘?陸伽藍?
陸伽藍在家族姐妹的大排行裡,排十五。
在旁處,或許有其他的稱謂,但在陸懷瑾的刺史府,她就是“十五娘”。
陸懷瑾微微蹙眉,這個便宜侄女,也是個又蠢又壞的人。
陸懷瑾剛到任上,就接到了家族寫來的信,告知他陸懷信一房的家眷都被赦免。
陸懷瑾與陸懷信是族兄弟,當年在族學一起讀書,也算是同窗。
兄弟+同窗的情誼,雖然不算太多,可陸懷信已經死了。
人死為大,陸懷瑾便願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陸懷信的家眷們稍稍照付一二。
其他的女眷,都選擇回京,那些年輕些的女子,大多都請求陸懷瑾幫忙尋個合適的夫婿。
唯有陸伽藍,不回京、不嫁人,就想留在沂州。
留下,倒也無妨!
陸懷瑾作為沂州的土皇帝,家大業大,多養一個便宜侄女,並不困難。
但,陸懷瑾沒想到,這陸伽藍竟蠢笨如斯。
已經嫁過人的婦人了,非要去東山書院,跟一群未出閣的小女郎們一起讀書。
呃,好吧,讀書是好事兒。
如果陸伽藍是真心向學,還能學有所成,陸懷瑾也願意成全。
偏偏她去德音堂,根本不是為了讀書,而是——
王家九娘,一個胖胖的小女郎罷了。
被家族“流放”,獨自留在河東的鄉下。
每日裡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玩玩樂樂,即便拜入名師門下,也表現平平。
這樣的小丫頭,若非背後連著姜側妃、樓彧,陸懷瑾都不會關注。
是的,陸懷瑾關注了王姮。
在前來赴任的路上,陸懷瑾就把沂州、河東等地的各方勢力、頭面人物都調查、研究了一番。
樓彧是重中之重,而樓彧庇護的王姮,亦在陸懷瑾關注範圍內。
陸伽藍只知道王姮不受繼母、親父待見,被仍在了鄉下的莊子。
陸懷瑾卻想到了王姮還有個齊王寵妾的親孃,以及一起長大的阿兄。
王姮,或許有些身份上的不足,可以不去巴結,但也不要無端得罪啊。
就一個胸無大志的胖丫頭,與大局無礙,也沒有損傷自身的利益,為什麼要招惹?
陸懷瑾作為成年男子,實在不能理解陸伽藍名為厭惡、實則嫉妒的小心思。
“……如果真的要針對,那就好好的謀劃,找準時機,一擊即中。”
“她倒好,去到書院的第一天,就跑去當面嘲諷,這種言語上的譏諷,除了口舌之快,又有什麼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