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先生 作品

四十三、周王

 這件事倒挺合心意,應了聞太師所謂“周崇互制”的法門。帝辛忍不住與蘇妲己說了。沒有想到一向不關心朝政的愛妃,居然也請求帝辛以周王姬昌為人質,讓周國人退兵。十分會說好話的費仲也三番五次請求帝辛出兵支援,崇國是大商通往西域的屏障,一旦真的被犬戎人攻破了,長驅直入,威脅朝歌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所謂方伯,就是為商王守藩籬的,出現這種情況簡直是嚴重的失職和叛逆。於是,帝辛就下令,以周國人無故滋事為由,將身在朝歌的周文王投入羑里圉,並急令周國撤軍,再令周人長子姬考到朝歌等候發落。

 消息傳到了周國,周文王的九十九個兒子都是非常憤怒,大多數人要求增兵到豐城下,跟犬戎人一起滅了崇國,然後匯合各路諸侯,一路打到朝歌解救父王。其中最大的代表就是二公子姬發和三公子姬鮮。這位姬發,就是後來被周國人尊稱為“周武王”的那個人,異常勇武,也很聰明,據說是膽識過人、非常喜歡做冒險的事情。

 可是,只有太子姬考和四王子姬旦兩人反對這種莽撞的做法。姬考尤為反對,他怒斥言戰者們是把父親推向死亡。姬考是周文王的長子,此時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文王不在國中之時,他代替父親打理大周國的國政。姬考繼承了父親的寬厚與仁慈,心眼少,開始就覺得派犬戎人幫助有熊部族攻打崇人這件事,本來就十分不妥。商國人和崇國人與周人同根同種,而犬戎人是蠻夷之類,因為本族內之事,引入蠻夷縱兵劫掠,於禮法上有所虧欠。姬考覺得商王帝辛抓起父親並不過分,只要他進入朝歌說明清楚,父親應該就沒有大事了。

 於是,姬考不顧弟弟們的反對,勒令圍攻崇國的人馬退兵,並真的親自來到了朝歌等候帝辛的發落。而周文王姬昌,也就這樣稀裡糊塗地來到了羑里圉,並遇到牧羊少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