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無聲 作品

第95章 “以牙還牙”惹來殺身禍,1999年資陽市“5·13”兇殺案

畸形的家庭源於對子女畸形的愛,然而,這種畸形的愛竟導致親情不再,夫妻反目,最終釀成一場家破人亡的慘劇,卻是誰也始料難及的。

 何忠,原籍四川省資陽市小院鎮。1959年,13歲的何忠父母雙亡,便投奔抗美援朝歸國後留在北大荒的大哥何義而來到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在那裡,何忠讀完初中,考上東北農墾局農技校,1968年畢業後,分到農場任農技員,後又任機務教員。不久,他與東北姑娘伍玉鳳自由戀愛結了婚,並於1973年、1975年分別生下女兒何艾、兒子何嵩。起初,一家四口生活還算甜美。

 但眨眼間孩子們就懂事了:為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何忠竟與妻子伍玉鳳鬧起了意見。

 何忠認為,兒子是未來的希望,而女兒長大了是要嫁人的,嫁出的女,潑出的水,潑出去就回不來了,所以,對女兒的教育便不怎麼放在心上,一心只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因而對兒子便處處呵護、十分關愛。而伍玉鳳卻恰恰相反,她認為,最能疼娘、理解孃的莫過於女兒,因此,一個心思只希望女兒出息成個人才。她雖然沒多少文化,但為了女兒竟自學英語,居然達到較高水平,並以自己所學輔導女兒。因此,女兒從小即對母親格外親近,十分尊敬。

 一個看重兒子,一個則偏愛女兒,何忠與伍玉鳳為此竟常常口角爭吵,矛盾漸深。到後來,竟發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1987年,他們終於離了婚,兒子判給何忠,女兒則判給伍玉鳳。

 婚離了,何忠便想,單位所在地教育質量太差,很難把兒子培養成人才。得知家鄉四川資陽中學的教育質量在全國都很有名,他便決定調回四川老家,刻意要把孩子培養出來。於是他左活動右活動,與資陽市(當時為資陽縣)效益較好的磚瓦廠掛上了鉤,準備進磚瓦廠。

 這時,伍玉鳳也為女兒得不到較好的教育條件而著急,得知何忠要調回四川,便提出要與何忠復婚,以便女兒也有一個較好的學習條件。

 何忠想,女兒畢竟還是自己的骨肉,如果遠遠的分離,他也於心不忍,便同意與伍玉鳳復了婚,並於1989年全家調進了資陽市磚瓦廠。

 何忠一家調進磚瓦廠以後,該廠正在走下坡路,漸漸地便顯出潰敗的跡象。何忠看得明白,“激流勇退”於1994年提前退了休,並“下海”開起了“美食店”。伍玉鳳也不幹了,退出廠子,在城裡開了個租書店,掙了錢為女兒上學用。

 夫妻倆在教育培養子女的問題上,仍然不改“初衷”,仍然是各自以各自所寄託的希望呵護和關愛女兒和兒子。

 就在何忠退休的那年,經多方面活動,其它成績一般而英語成績比較好的女兒何艾,考取了西南外語學院。既然是自己的女兒,何忠當然還得儘自己做父親的責任。何艾上大學、“跑關係”時,何忠花了幾千元錢,每年的學雜生活費,又甩了不少錢。做生意不順的何忠,因此欠下了一萬多元錢的債。為此,何忠常常要求經營圖書出租的妻子伍玉鳳拿出錢來,而伍玉鳳卻把錢捏得鐵緊,除了接濟女女兒,其它則一點也不願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