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猜疑使她成死囚,1995年夏縣蘇莊村“11·7”特大投毒案
局長趙建設望著哭成淚人似的劉改鳳說:“你回憶一下當時中毒的情況。”
劉改鳳說:“11月7日早上,我把盆內剩下的油菜倒在才炒好的菜內熱了熱,又炒了一盤辣椒,調了些酸香菜,共三盤,早上吃飯時才把方桌搬到了房內。他們吃了後,就中毒了。”
現場勘查組吳平聽、張開亮提取了張金浪家裡所剩的油、鹽、水、青菜和熟菜等。
當天下午5時許,尉郭派出所會議室內,正在召開著全體參戰民警會議,進行案情分析。最後,確認張金浪一家七口中毒,系氟乙酰銨劇毒所致,分析有人故意投毒,可能是用配有氟乙酰銨的鼠藥。
局長趙建設聽了大家的意見後,說:“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是一起投毒案。第一,大家要注意偵破方向,因事件發生在張亞亞家,必須圍繞張亞亞、張巧菊開展工作。第二,注意蒐集證據。根據以往經驗,投毒案件的證據難找。這種鼠藥,一種是針劑,一種是玻璃瓶帶蓋的,要注意尋找毒源。第三,要儘快查明因果關係。”
副局長柴建庭補充說:“這個案子,很明顯是一起報復投毒案。作案人可能是一個心胸狹窄、不計後果的人,可能是女性。”
局長趙建設接著說:“要查明因果關係,一是要抓緊對劉改鳳的瞭解,從11月5日到7日這幾天中,她什麼時候離開過家及晚上家裡的情況;二是向醫院裡能夠講話的中毒者瞭解情況;三是進一步深入瞭解幹部群眾,弄清張亞亞和妻張巧菊與周圍群眾的矛盾面;四是技術人員加緊對所提取物品進行化驗和屍體解剖。”
夜已經很深了。指導員周新元、所長李小虎接著又召開了參戰民警會議,進行了明確的分工。
刑偵二中隊副隊長丁永林和蘇建榮二人連夜去尋找毒藥的來源,瞭解張亞亞一家人與村裡人的矛盾。
周新元、李小虎、李全、盧建軍等人重新走訪劉改鳳、張天亞妻子崔景蘭及一些知情群眾。吳平聽、張開亮迅速檢驗所提取的物品。
捕“魚”的大網張開了……
其間,柴林山縣長、荊青蓮副縣長召開了由公安、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會議,部署搶救和偵破工作。
從11月9日上午一直到11月10日凌晨4時,通過大量地走訪群眾,張亞亞一家的為人處事像一幕幕鏡頭展現在偵查員們的眼前:
張亞亞,年已37歲,學有一手泥瓦匠絕活,村裡誰家蓋房子補牆,他都及時趕到,為人忠厚,與別人沒有什麼矛盾。二十來歲上,娶妻張巧菊,生有一男一女。張巧菊很勤快,地裡家裡的活計都在行,就是手腳有些不乾淨,經常愛偷拿別人的小東西或莊稼什麼的。
一次,張巧菊偷拔了謝家的果樹苗,與謝某大吵大罵;與趙某爭地界也吵過架,為此,趙某和妻子尋到了張巧菊家裡,還打了一架。總之,張巧菊過門後,與村裡不少人吵罵過,甚至打過架。
另外還發現張巧菊與本村張景申來往甚密,張景申只要一有空閒,就往張巧菊家裡跑。不多久,村裡便傳開了一些有關張巧菊和張景申的風流韻事……
掌握了這些情況,偵查人員兵分兩路,一路以蘇莊村為中心向周圍擴散,瞭解老鼠藥的來源,一路繼續調查與張亞亞夫妻倆有矛盾的人員,重點調查張景申的家庭情況及夫妻關係。
張天亞妻崔景蘭反映,村裡傳說嫂子巧菊與張景申有作風問題,張景申妻馮親鳳有疑心,當張景申不在家時,馮親鳳愛聽巧菊的窗。張巧菊的婆母劉巧鳳的反映,也證實了這一點。
11月10日下午6時許,正在縣醫院搶救的張戰康甦醒了。
指導員周新元帶領偵查員對張戰康進行了解,張戰康回憶說:“一天上午10點多,我和同學在家裡看電視,張景申妻子馮親鳳到我家裡來,問我,你媽呢?我說,不在家。她就從我家爐子上提下鋁壺,倒出熱水,洗頭髮,還把暖壺裡的開水倒了沖洗頭髮,隨後離開我家。中午吃完飯,我就感到頭暈,胳膊和腿打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