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無聲 作品

第272章 人魔間鏖戰!1990年荊門市“9·26”特大持槍搶劫銀行案

 東寶區主管政法的副區長,臂帶紅袖章,手拿報話機,不停地在山上穿行,給幹警通報情況。

 上午9時,以公安幹警、武警戰士為主體的第一道馬蹄形核心包圍圈迅速形成;

 10時,大範圍的第二道包圍圈也迅速形成;

 與此同時,四周所有鄉鎮交通要道全部設卡。

 在省公安廳副廳長的明確指示下,駐沙洋武警三支隊全部武裝車速開拔增援。

 荊州、沙市、京山、鍾祥等地、市、縣的公安幹警同時出動,迅速形成“群山萬壑赴荊門”的態勢,在最短時間佈下了令罪犯插翅難飛的天羅地網。

 “一定要在天黑之前結束戰鬥!”上級領導發來了明確的指令。

 敵愾同仇,群威群膽,山上山下,前方後方,一場由4000多名幹部群眾、100多個單位組成的圍剿持槍歹徒鬥爭就這樣展開了……

 前線戰報更加擰緊了參戰人員的心,也更加鼓舞了戰士們的鬥志:發現東寶山腰有丟棄的子彈袋、牙刷、電警棍、月亮湖儲蓄所卬章、空白存摺等物。

 下午1時許,電波傳來了省公安廳領導關於搜捕工作的命令。荊門市委指揮部同“前指”認真分析在逃罪犯的蛛絲馬跡,從時間、方向和地形諸因素綜合考慮,反覆比較、權衡,最後斷定:罪犯一定潛伏在以東寶塔為界的北部群山約9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全線實施搜捕計劃!

 下午1時1刻,受命擔任核心包圍圈任務的武警官兵和部分公安幹警,在東寶山中心山樑上的寶塔旁,排著整齊的隊伍,由南往北,自上而下平推拉開。

 聲威顯赫,山鳴谷應。

 下午1時30分,“前指”發出了搜捕命令。

 “報告,我中隊戰士山西側發現罪犯丟掉的黑色馬桶式提包!”

 “報告,我中隊戰士又發現犯罪分子丟掉的帶有血跡的現金!”

 下午2時40分,前沿搜捕戰上通過報話機,連續向“前指”通報敵情。

 包圍圈在一步步縮小。

 “各中隊注意,迅速合圍夾擊!”

 “前指”命令道四中隊一接到命令,隊伍迅速成”一”字形拉開,向山西側的青龍觀方向自上而下快速推進。

 該中隊副班長陳兆政在隊列的最西端,沿著一條深溝往下搜索。這條溝佈滿闊葉樹藤,長滿了雜草,是一個天然隱蔽體:由於草深林茂、陳兆政搜索困難,落在了戰友們的後面。他仔細搜尋,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當他全神貫注地搜索到山下20米處的溝沿時,突然,眼睛一亮,不覺迅即端起了衝鋒槍——

 陳兆政是主動參加這場捕殲戰鬥的。26日早晨8時50分,他正警惕地站在荊門煉油廠出頭哨樓值勤,當他得知部隊追捕人犯時,立即與前來送飯並準備接哨的戰友彭衛萍商量:“今天你提前接哨,我也去參加戰鬥,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陳兆政忍著胃痛,快步如飛地趕到集結地,扛起一箱子彈,跳上車,跟戰友們一起開始了封山搜索。

 陳兆政是中隊有名的神槍手。他20歲,1.73的個頭,入伍尚不到6個月。下到連隊才三個月,早在入伍前,他就是保定市業餘體校射擊隊的優秀射手。入伍後他訓練刻苦,夜深了,他將磚掛在槍刺上,舉槍練穩固;烈日下,他臥地舉槍練瞄準,~練就是兒個小時,反覆體驗準星虛光排除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參加新兵第1次百米實彈射擊,他5發子彈命中49環。第2次,實彈射擊,打了個“滿堂紅”50環。

 陳兆政是第二批上山的,手中沒有武器,按指揮部指示,沒帶武器的跟在第一梯隊後面配合搜索。陳兆政對個頭比較小的戰友李文斌說:“你體力有些跟不上,把武器交給我吧。”

 就這樣,他接過武器衝在最前面。

 下午3時12分,當陳兆政全神貫注地搜索到青龍觀離江下20米處的溝沿時,倏然,他發現了深藏溝底龜縮著的5名暴徒,有的拿著槍,有的握著手雷。

 “不許動,放下武器,舉起手來!你們已經被包圍了!”陳兆政邊喝令罪犯,邊端槍瞄向罪犯。

 罪犯環顧左右,發現只有一名武警戰士,首犯劉代華立即掏槍對準了陳兆政。機警的陳兆政果斷扣動衝鋒槍扳機,“一梭子”將5名罪犯全部擊倒在地。

 “解放軍,你再補我槍吧!”正當一名狡猾的罪犯發出聽似哀乞但卻暗藏殺機的回聲,邊喊邊用左手抓起身後的於榴彈妄想負偶頑抗,以圖得逞時,武警戰士陳兆政在“一梭子”撂傷5名罪犯後,迅速端起衝鋒槍又是一個點射,將已經擊傷的團伙犯罪頭目一槍擊斃。

 武警戰士張建軍趕來了,包抄搜山的公安幹警文士平、文新民、王文闖等也迅速趕到,將4名犯罪分子生擒。

 此刻,時針指向1990年9月26日15時15分。

 在現場,繳獲犯罪武器和贓款:手槍3支、子彈42發,塑料催淚手槍一支,手榴彈3枚,電警棍1支,贓款.50元。

 當各路搜索隊員聽到槍聲,火速趕往青龍溝增援時,圍殲戰鬥已勝利結束。參戰人員在收繳暴徒的槍支彈藥時發現,3支手槍均已上膛,3枚手榴彈中的1枚已被啟開封蓋,拉火環套在一名暴徒的小手指上。

 斃敵1名、生擒4名暴徒的特大喜訊傳遍東寶山,荊門全城沸騰了!

 當搜捕隊員攜著繳獲的戰利品,拖著、抬著死傷的暴徒下山時,山城荊門萬人空巷,夾道歡迎。捷報傳到武漢,喜訊傳到首都北京。賀電,從武漢、北京遞到山城荊門。

 4000餘人在3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組成英雄群體,演出了一場氣壯山河、勇擒頑敵的英武活劇,奏響了一曲不畏強暴、群威群膽的英雄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