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星辰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八章超時代的經濟戰

 可事實上遼國和後來的西夏,也一致認為自已才是盟約中吃虧的一方。 

 北宋的“歲幣”就如同老闆付給工人的工資,遼國和西夏不知不覺中淪為給北宋打工的打工仔。 

 也許有人認為北宋給西夏的銀7.2萬兩,絹15.3萬匹,茶3萬斤,是一筆鉅款。 

 可西夏人會委屈的告訴你,這些錢只相當於北宋25個二品官員的俸祿,而北宋朝廷的二品大員不下300個。 

 這就難怪西夏心裡不痛快,北宋在這事兒上做的不厚道。 

 名義上是公平貿易,可宋朝絕對享有鉅額的貿易順差,因為遼國和西夏能夠賣給北宋的品種實在太少了。 

 鹽也是北宋對遼國出口的一大項,很多史料中記載,遼國鹽的價格只有十幾文,比北宋百姓吃的鹽便宜的多,進而推理出遼國物價低,鹽產量豐富。 

 但他們忘記了現代經常用到的一個經濟術語:傾銷。 

 北宋之所以以極低的價格向遼國出口鹽,主要是為了拖垮西夏的經濟。 

 西夏和遼國能夠出口的東西大多雷同,可西夏的鹽卻是遼國欠缺的。 

 史書不少北宋向西夏購買鹽的記載,而且價格不菲。 

 實際上北宋並不缺鹽,滄州沿海,江浙沿海,四川井鹽,山西運城等地都是比較大的產鹽區,年產量數億斤,實在是沒有再從西夏進口鹽的道理。 

 北宋政權之所以幹這種賠錢生意,就是為了避免西夏直接與遼國直接進行鹽的貿易,進而牢牢把握住西夏的經濟命脈。 

 我抬高價格,你就沒法買了吧,有買貴的僱主,誰還會再便宜賣給遼國。 

 由於北宋和遼國、西夏的貿易處於常年鉅額順差狀態,遼國和西夏的經濟命脈被北宋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以至於北宋發行的貨幣可以在遼國和西夏正常流通,而遼國和西夏,除了皇位交替時,象徵性的製造幾枚標有年號的銅錢就可以了。 

 國家的鑄幣權都掌握在北宋手中,北宋發行的貨幣成本越來越低,後來乾脆大規模使用紙幣。 

 而遼國和西夏在貨幣上沒有發言權,只能被動的接受北宋的盤剝。 

 北宋做到了不費一兵一卒,就掠奪了大量的西夏和遼國的財富。 

 北宋過於陶醉超時代的經濟戰成果,進而荒廢了軍備,結果被女真人鑽了空子。 

 在歷史上,金人也被宋人的經濟戰狠狠的坑了一把,成為導致滅亡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