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不過抱怨歸抱怨,趙元一直想攻打高麗是因為一件事,不僅僅是高麗還在跟金朝眉來眼去,而是領土問題。
在歷史上天會四年(公元 1126年),高麗國王派遣使者奉上奏表,向金國稱臣。
金太宗承諾,如果高麗像以前對待遼國那樣向金國稱臣,就把保州地區賜給高麗。
天會八年(公元 1130年),高麗國王再次上奏表,請求金國不要索回逃入保州邊境的邊民。
在高麗的多次請求下,金太宗接受了這個請求,“從此保州的疆界確定下來”。
高麗與契丹遼國糾纏了一百多年都沒有得到的鴨綠江東岸的保州(包括土地和人口),從此離開了華夏。
最終形成的局面是,金國與高麗的西北部以鴨綠江下游為邊界,金國與高麗的東北部邊界,則基本上以遼代的舊疆界為依據。
高麗欺騙金國,謊稱一直以來對鴨綠江東岸擁有主權,並且以女真和高麗(高句麗)原本是一家的說法來騙取女真貴族的好感。
在高麗的軟磨硬泡之下,金朝以高麗稱臣納貢為條件,冊封高麗國王的稱號,把鴨綠江東邊的土地賜給了高麗。
高麗最終在這次領土交涉中獲得了巨大的實惠,並且對後來的中朝邊界產生了影響。
到了元代,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把高麗國打得稱臣納貢,屈辱和親,還成了元帝國掛名的“徵東行省”。
1387年,朱元璋在東北大部分已經穩固的情況下,計劃接受原來元朝政府在鴨綠江東岸的土地,在朝鮮半島北部原先叫開元路的地方,設置了鐵嶺衛。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顯,鐵嶺(今朝鮮江原道和咸鏡南道交界)以北,本來是元朝的土地,現在大明來了,這塊就該我大明管。
你們高麗國原來在鐵嶺以南,現在就在那好好待著,咱倆各安其守,井水不犯河水。
這無非是叫高麗把吃進嘴裡的鴨子給吐出來,人家自然死活不幹。
高麗國王王禑,先是百般抵賴,說這裡“自來系是本國之地”。
後來,當其得知明廷派軍渡江之後,竟然宣佈和明朝絕交,令“著大元冠服”,並“興八道兵”準備和明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