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裝死 作品

第六十三章 馮僕

 春風和煦,林間傳來一陣鳥鳴。

 陳伯宗將打量馮僕的目光收了,命人為他上了盞清茶,終於道。

 “朕聞高祖永定二年(558年)時,卿即來過建康,此番再來,建康可有變化否?”

 馮僕不知皇帝此問何意,只小心答道。

 “彼時,臣年只九歲,而今九年已去,臣年已十八,昔時記憶多有模糊。”

 “臣唯記昔之建康殘破蕭條,都民飢苦,而今之建康百業俱興,人民安樂矣。”

 九年前馮僕之父馮寶病死,嶺南擾亂,冼夫人在撫定諸部之後,便派馮僕自海道入都,朝見陳霸先,以示賓服。

 那時的建康破敗非常,連皇宮的主殿太極殿都還在重修之中,馮僕算是看到了朝廷最虛弱的一面。

 而今天下承平,建康復見興盛,是以陳伯宗特旨召其入都覲見,亦是存了示嶺南酋首中國興盛,不可輕視的心思。

 此刻聽得馮僕出言恭維,陳伯宗面上只是淡淡一笑,道。

 “文皇

善治,國中之民是以富足。”

 忽而,他話鋒一轉,又問道。

 “朕聞馮卿家中有大船,多行海貿,商人每往崖州貿易多乘卿家之船,此海貿之利,可豐厚否?”

 馮僕聞言心頭一緊,擔心皇帝要奪自家海船,便道。

 “臣家中船舶甚小,不堪遠航,嶺表商旅所以多乘我家之船赴崖州,實賴臣母能撫蠻夷,乘我家之船,則山民不敢侵擾。”

 “嶺南無良工,臣家之船,體小而易翻覆,每行船,十或覆之一二。”

 “是以乘我船者雖多,其利益其實甚微薄。”

 陳伯宗自然不信此語。

 前時,廣州刺史徐度已然奏報,自東寧採金熱興起以來,高涼馮氏對於東寧礦奴貿易的參與便已然極深。

 合浦(今北海)以西、龍編(今河內)以北的山林之中,生活著大量的原始山民,他們身強體壯,適應熱帶氣候,是極好的礦奴來源。

 是以,漢化程度較高的部族首領常常捕獲這些山民,轉手賣給漢人海商做礦奴。

 而各地的地頭蛇們則壟斷著近海的航線。

 其中,掌握龍編(今河內)到黃州(今廣西芒街)航線的,是交州刺史。

 而黃州到廣州的航線,則正是由他們馮家把持。

 據徐度奏書,每年經停廣州的賣奴船多達幾十艘,馮僕說現在卻說這買賣賺不了錢,陳伯宗自是萬萬不信的。

 只是此間陳伯宗卻也不好戳穿他的謊話。

 他心裡還打著讓冼氏一族推動領內漢化,並讓他們和交州的土酋們打打擂臺的算盤。

 於是只聽他說道。

 “朕前遣工部尚書毛喜新造大舟。長十三丈(合今三十二米),為水密之艙,置司南之器,風波不能覆,暴雨不能迷,用之海上,實利器也。”

 “馮卿若有意,可遣匠人入都,學造此艦之術。”

 是了,陳伯宗所以讓毛喜做了工部尚書,正是為了推廣水密艙與指南針兩項技術。

 早在毛喜還在東宮任職之時,他二人便在宮中試製過指南的磁針。

 可惜兩個文科生湊一塊,自然搞不出什麼科學發明來。

 此事的失敗,大大打擊了陳伯宗親自點亮科技樹的信心,是以這許多年來,他於科技上全然沒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