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我的暴躁老祖宗
如今回頭再看那時年少的自己,大抵也只是微微一笑,只當是少年不懂愁滋味,對這個世界認知還遠遠不足。
初中畢業之後,朱雲峰和季赫都去了相對差一點的三中。
朱雲峰依舊是買進去的,最後花錢讀了個三本。
而趙駿去了更好的一中,甚至聽說後來考上了人大歷史系。
只是長久不聯繫,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如果他在自己身邊的話,或許還能找他問問如今對古代社會該如何發展的看法。
想來以他人大歷史系的才能,應該能幫到自己很多。
朱雲峰想著。
或許回去之後,是時候翻翻手機,找找那張快被遺忘的同學錄了。
“你是打算從現代帶回雜交水稻嗎?”
朱標的話打斷了朱雲峰的思緒,將他從思緒當中拉回了現實。
朱雲峰抬起頭看了他一眼,點點頭道:“不止是種子,還有化肥!糧食增產無非兩種,一個是育種,另外一個是肥料。育種方面已經不需要考慮,現代科技幫你們做好,而化肥是增產的另外關鍵。如果這些都能夠運來的話,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大明將很快從畝產三四百斤,飛躍至上千斤,人口也將迎來爆發性的增長。”
“要那麼多人做什麼,現在都快養不活了。”
朱棣在旁邊嘀咕了聲。
朱雲峰對著他搖了搖手指道:“錯了,大錯特錯。人口非常重要,因為人口代表著國家的潛力。人口多,潛力才大。當然,印度除外.......一旦教育、工業和經濟發展普及開來,整個國家的實力也將迎來飛速提升。你們要清楚一點,大明強盛不是說大明地盤大,土地多。而是大明人口多,比周圍所有少數民族都多,所以才能夠對他們形成壓制。”
這一點毋庸置疑,人口紅利不僅在現代社會國力增長的標準,在古代同樣如此。
人口多就意味著勞動力多,耕作的田地多,可徵的糧食、兵員以及徭役多,能砌長城、修運河、打異族。
中原王朝除了晉、宋以外,其它時候都是壓著異族打,其餘王朝常年暴揍異族。包括大明,即便是在晚明也能夠壓制蒙古人和女真人。
比如萬曆三大徵。
直到明末內亂,大明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滅亡,女真人才趁著這個機會南下入主中原。
因此人口代表的是國家基石。
現在才十九歲的朱棣不明白這個道理,未來他當了皇帝大抵會清楚,但可惜估計以後當不了皇帝了。
“糧食和人口增長只是第一步,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我打算對大明的發展做了三步規劃。”
朱雲峰又攤開一頁紙說道:“第一步規劃,我在現代成立一家糧食公司,收購大量的種子和化肥,還有其它包括玉米、紅薯、土豆等現代高產作物運到大明來,讓大明兩年之內糧食翻倍。”
“第二步,糧食翻倍的同時,要著手建立工業基礎。而且不是蒸汽機那種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落後產物,而是跟我國建設初期那樣,直接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發展。”
“第三步,大明的堅船利炮向著全球各地駛去,對他們喊,開門,自由貿易。逼他們購買大明的商品,讓大明向強盛的道路越走越遠,一騎絕塵。”
“當然,這裡面每一步規劃都肯定還有很多細節。包括制度改革、經濟發展、教育事業、軍事力量以及科技研究。”
“比如說科技研究並不是說讓你們從零開始搞科研,而是我把現代科技和科學技術帶過來,你們把原理搞懂,學明白,然後將科學在教育當中普及,從而奠定科學教育的基礎。”
“還有經濟發展,這個更簡單粗暴。廢除老祖宗那坑人的寶鈔,我從現代帶銀子過來,現代的銀價便宜得跟大白菜一樣,跟金價差了一百倍,你們拿金子來換,直接都能賺十倍差價。”
“然後軍事發展的話也簡單,我到時候想辦法搞到現代槍支彈藥的原理,再想辦法搞到怎麼製作原材料。最後把知識帶到大明來,再帶一些車床之類的製造工具,在大明建立軍工廠,直接手搓造槍。”
“至於教育發展的話,這個就麻煩點。沒有現成的老師,光帶教材你們根本看不懂,我就先弄一批平板電腦、投影儀之類的東西,充好電,或者用太陽能充電方式帶過來,下一批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課程名師講學,你們再找聰明人照著學,學廢了再去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東西急不得,只能慢慢來。”
“最後就是制度改革,老祖宗坑人的制度非常多,比如開歷史倒車,閉關鎖國,活人生殉,分封藩王,廢除丞相制,設立錦衣衛,設立衛所,大搞寶鈔,戶籍世襲,大開殺戒,嚴苛法律,大興株連,到頭來害人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