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十三章 愛民如子朱元璋?

 “自然是想過。”

 朱元璋淡淡地道:“可再怎
麼樣,那也是俺朱家子孫。”

 “肉爛在鍋裡嘛,這一點無可厚非,而且您晚年也讓朱允炆削藩,只是讓他慢慢來,不許他急躁,說明您早就認識到這一點。”

 朱雲峰繼續道:“然而老祖宗應該沒有考慮過,一旦削藩,藩王造反,有沒有可能造成七王之亂,八王之亂這種情況?就算中央朝堂能夠平定,可會不會造成生靈塗炭呢?”

 “哼,那又如何?”

 朱元璋眯起眼睛。

 生靈塗炭?

 只要保住他老朱家江山,死再多的人又有何懼?

 看到他不在乎的樣子,朱雲峰搖搖頭。

 後世有人說朱元璋愛民如子,但正因為是朱家人,深入瞭解過明史,才知道自家這位老祖宗想的是什麼,也才對哪怕是老祖宗也要處處防備。

 先不提那戶籍世襲,賤民等繼承元朝的種姓制度,以及為了報復支持張士誠的江南百姓而施加的數十倍的重稅。

 單說在四大案中,殺的人保守估計就在十萬人以上。

 而且多是受牽連者。

 有人說,在朱元璋興起的四大案當中,那些受到牽連的受害者並不無辜。

 因為“禍不及家人的前提,就是惠不及家人。而那些貪官他們貪汙,家人朋友們得到了好處,難道懲罰的時候他們不應該受到懲罰嗎?”

 但朱元璋可不止是殺貪官汙吏的家人,而是屠縣。

 《明史》當中多有美化,對這些隻字不提,但有不少同時期的學者偷偷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元末明初俞本著的《皇明紀事錄》就記載“以應天府所屬上元、江寧二縣之民與胡惟庸為黨,將男婦長幼悉屠之!”

 又有祝允明《野記》記載:“洪武二十三年,京民為逆,僇其半,以半遷之化外。”

 以及陸容《菽園雜記》:“二十三年大殺京民。”

 就連朱元璋在自己所著的《大誥》以及《明太祖御製文集》當中都承認,大屠殺加大流放過後,至少有二到三萬戶,也就是十多萬名南京百姓不知去向。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因為在南京屠殺太多,導致朱元璋從洪武二十四年起,陸續從北平、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江浙等外地遷來數萬戶人民填充上元、江寧縣缺口。

 光是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就從各地強遷了兩萬多戶民眾,移入南京,補充人戶。

 胡惟庸真能夠讓首都附屬的兩個縣全部百姓跟他造反嗎?

 顯然不是。

 再加上朱標忤逆自己,不願意給孫貴妃披麻戴孝這件事,弄得朱元璋連親生兒子,嫡長子都要拔劍砍這件事。

 足以見得朱元璋雖然是個政治生物,但性情卻非常殘忍嗜殺,情緒很不穩定。

 在朱雲峰看來,百姓在朱元璋心中只能排在第四。

 第一是大明江山。

 第二才是馬皇后和朱標。

 第三則是其他子嗣。

 畢竟連馬皇后和朱標的勸說都不聽,非要大肆屠戮功臣以維護統治就足以看出這一點來。

 並且根據朱元璋自己所著的《御製紀非錄》記載,他的那些兒子大半都在封地為所欲為,殘忍對待百姓。

 結果朱元璋要麼只是訓斥,要麼只是把犯法的藩王剃掉頭髮,根本沒有什麼嚴重的懲罰。

 可見他的兒子比那些百姓重要得多。

 哪怕史書裡多次記載朱元璋重視百姓的言論,也呵斥子嗣要善待百姓。

 然而論跡不論心,嘴上說要重視百姓,實際上卻對百姓極為殘忍暴虐,難免有些言行不一。

 說句不好聽的話,也就是朱雲峰對他有價值,能對朱元璋看重的大明江山這件事上起到挽救大明未來滅亡命運的關鍵作用。

 否則的話,一個朱家二十多代後裔,沒有任何感情的子孫,說殺也就殺了。

 畢竟連跟隨他多年的親外甥李文忠都差點難逃一劫,若不是被馬皇后保住,恐怕早就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更何況朱雲峰這個後人呢?

 “所以這就是我要說的老朱家滅亡的真正根源啊。”

 朱雲峰長嘆了一口氣。

 “怎地?”

 朱元璋冷笑道:“死幾個百姓老朱家就沒了?大明就滅了?那麼多藩王兵權在手,又有何懼?”

 朱雲峰搖搖頭道:“錯了,真的錯了,我想說的是,表面上看分封制最差的結果也就是導致八王之亂一類,但裡面的深層次邏輯其實是讓各地藩王失去了對大明的歸屬感,一旦大明陷入到危難之際,這些人根本不會認為大明江山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從而眼睜睜地看著大明滅亡。”

 “何意?”

 朱標看情況不對,連忙打岔詢問,試圖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