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五十六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求訂閱)

 下午時分,朱雲峰迴了鎮裡。

 季赫留在縣裡配合鄒婷,先把公司框架搭起來。

 目前公司老闆、財務朱雲峰一肩挑。

 他給季赫打了一筆錢,但大部分錢都在他卡里,而且具體花費都要報賬,倒也不用擔心錢亂花。

 現在事情太多了。

 主要的問題是縣裡的公司就是塊招牌,真正的基地在鎮裡。

 還得回去搞定租地的事情。

 還好現在正是冬天,離明年開春一兩個月時間,加上鎮裡配合,行程上倒也來得及。

 鎮農業辦那邊與朱雲峰對接,把鎮裡目前閒置的土地給他看了一下。

 藍沙鎮戶籍人口是七萬,但土地卻只有四萬多畝,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6,而且很多土地都閒置著無人耕作。

 不過實際情況自然不一樣。

 戶籍人口是戶籍人口,實際上七萬人常住在鎮裡的可能不到三萬,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年輕人很少,要麼在外面打工,要麼在外面上學,中年人也多有在外面經商、工作者。

 所以在勞動力不足,又無法進行機械化運作的情況下,鎮裡才會出現大量閒置的土地,人均耕地面積會比實際上的情況多很多。

 至少朱雲峰作為長子長孫,本身就是本地戶口,早年曾經分了一塊田。

 爺爺去世後那塊地按理說應該被村裡收回,畢竟我國的耕地其實不歸個人所有,而是歸村裡集體所有,老人走後村裡人會對土地進行再次分配。

 但現在的問題是土地太多了,年輕人對老家的土地也不怎麼在意,因而爺爺留下的那塊地其實也是扔在那。

 去年村支書給朱雲峰打了聲招呼,分配到了他名下。

 再加上老爸朱長青以前分的那塊地,老朱家三畝田,現在都長滿了雜草。

 根據農業辦那邊的反饋,鎮裡閒置的土地達到三分之一以上,承包價格也基本在五六百塊錢一年浮動。

 按照鎮長的意思,只要朱雲峰想要的話,他給各村裡打聲招呼,讓各村的村支書在各村群裡說一聲,估計今年租個一萬畝還是沒什麼問題。

 沒辦法。

 山區就是這麼個情況,不像北方平原區可以集中作業,租金也能達到一兩千塊錢一年,扣除成本搞機械化作業還是有點賺頭。

 在他們這邊無法機械化生產的情況下,承包個十多畝地就已經算是種糧大戶了。

 而朱雲峰租地就屬於純虧。

 首先是一年租金五六百看著不多,但無法機械化就只能人工。

 人工開多少工資先不提,單說種子、化肥、農藥之類都是成本,而且還看天吃飯,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無歸。

 其次是種地的勞累強度比打工高了太多,面朝黃土背朝天,收益也低。

 所以即便是本地人都不怎麼種地,在外務工的人聽到有人要租種他們的土地,那自然一萬個願意。

 根據這些資料,朱雲峰淺算了一下。

 假設今年先租一萬畝,都種水稻的話,以僱傭一個勞動力能種3-5畝田,平均4畝的情況下,他得僱兩千多人。

 租金按500算,一年下來就是500萬。種子、化肥、農藥成本一季約400,一年下來就是800萬。

 僱2500人,以他們這邊最低工資要求是1700一個月,每小時最低為17元,一年工資大概需要4200萬。

 而以每畝一季度平均產800斤米,雙季稻一年產1600斤米,一萬畝產1600萬斤米。

 當地糧食商人大米收購價為每斤1.4-1.7元,市場銷售價為2.3-2.6元的價格,即便賣到外地去,價格也貴不了多少。

 這樣一算,一年下來收益不到4000萬,總成本卻要5000多萬,連發工資都不夠。

 難怪沒人願意種地。

 即便是自家的田,拋去人工成本和租地成本,只算種子化肥農藥等基礎成本,一個人耕作四畝的情況下,一年的收益也就不到5000塊。

 跟打工比起來,確實相差太遠。

 基本上也就北方通過機械生產,大幅度降低成本才有賺頭,在南方山區搞農業集中生產,跟把錢投入大a股市沒什麼區別。

 不過好在朱雲峰的銷售渠道不是在現代,而是在古代。

 在免稅政策以及自產自銷的情況下,他生產的稻米可以全部保留下來,其中一部分用於養殖業,另外一部分送去大明當種子。

 等大明那邊鋪開之後,再把缺口補上就行,這樣以後就不會存在有憑空消失一部分產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