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朱元璋出征
當小朱棣從永樂朝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多鐘。
他上二樓去睡覺,看到朱雲峰兩隻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坐在電腦前,沉默不語地查閱著資料。
“搞得怎麼樣?”
朱棣湊過去掃了眼,就看到他在看一篇很長的研究報告。
朱雲峰略顯憔悴道:“不太好。”
“怎麼說?”
朱棣把手中的特斯拉線圈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朱雲峰撓撓頭:“一個政體是非常複雜的,權力運行邏輯,政治體系架構。從上到下,整個制度要有規律可循,而且還要儘量杜絕減少權力外溢、貪腐橫行、框架缺失等問題,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想明白。”
“那你在看什麼?”
“這是周黎安教授的中華帝制時期社會關係研究,裡面講的是“士紳自治”“吏民社會”“官民合作”的概念。”
“然後呢?”
“深入研究才知道,明清時期的基層治理屬於行政外包,這對於封建社會來說,極大地減少了治理成本與投入負擔。事實上古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選擇這麼做,西方是把治理成本由傳教士轉移給國王,國王轉移給封建貴族,貴族轉移給下層小封建主,層層外包。東方唐宋以前則是朝廷交由世家大族,唐宋以後交由地方鄉紳、宗族、地主。”
朱雲峰看著資料道:“所以從古至今,不管是中西方實際上皇權都不下鄉。這種情況知道18世紀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外包制度才正式轉型為國家機構,不管是稅務還是基層治理,讓英國擁有了所有競爭對手無法匹敵的融資和徵兵能力,從而開啟了一個日不落帝國時代。”
朱棣睜大了眼睛道:“英國我知道,就一個小破島,跟我們湖南面積差距不大,就這點國土面積竟能稱霸全球,那如果大明也完成了這一項壯舉的話,豈不是.......”
“是的,正如你想的那樣,要是大明也能夠完成皇權下鄉,強化基層控制力,別說稱霸全球,從大明到二十一世紀,早該飛到火星去了。”
朱雲峰搖搖頭道:“但大明和英國正是體量差距太大,導致想完成像英國那樣的改變相當困難。最基礎的就是糧食充足,然後迅速開展工業化,可能至少得積累個十幾二十年才行,果然,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還是得循序漸進,從別的方向入手。”
“那你先慢慢搞。”
朱棣打了個哈欠道:“我去睡覺了啊。”
說完回了房間。
朱雲峰家二樓剛好有三個臥室,進二樓正面是客廳,外面有陽臺。
左手邊是個廁所,廁所兩邊各有個臥室。右手邊則是主臥,自帶廁所,主臥對面也是陽臺,與客廳陽臺相連。
朱雲峰自己住主臥,季赫住一個客臥,朱棣住另外一個客臥,此時季赫的房間已是鼾聲如雷。
看到二人都去睡覺了,朱雲峰打開一個表格,開始製作起了新的大明權力架構。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甚至還研究起了清朝的政治體系。
清朝的政治體系可謂是封建社會的巔峰,清朝皇帝的權力相當大,手握軍機處,對於統治力來說,幾乎算是拉滿。
要知道古代歷史當中,宋朝以四百多次的起義數量位居第一,明朝第二,清朝第三。
然而要看起義的質量和烈度的話,清朝妥妥的第一。
因為宋明時期絕大多數的起義都只能算小規模起義,波及一個縣就算是了不得的了,規模比較大的最多也就波及幾個州府。
反觀清朝的起義規模和質量就非常龐大。
不僅有席捲全國的白蓮教、太平天國起義,還有攻入紫禁城皇宮的癸酉之變。
要是把清末時期各類小規模起義也算上的話,清朝的起義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當之無愧的第一。
然而在烈度那麼大的情況下,清朝二百多年曆史當中,滿清皇族卻牢牢把控政權,不僅將內憂外患平定,還極少有過皇權旁落的情況。
為此朱雲峰找來了《歷代政治得失·清代》看看,雖然作者爭議比較大,但對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很有成果。
結果看完之後發現沒什麼研究價值。
因為清代的政治體系非常特殊,皇權是依靠滿人來支撐,整體方式是通過滿蒙維持軍事聯盟,滿漢維持政治經濟聯盟。
在整個政治體系當中,滿人的存在維持了漢、滿、蒙三族的平衡。
所以政治地位非常穩固。
在政治穩固的情況下,造成了即便起義數量巨多且規模龐大,卻依舊能夠鎮壓下去,維持江山那麼多年不倒。
看清末就知道了,滿漢政治聯盟,晚清四大名臣全是漢人,為穩固滿人統治盡心盡力。
而對於大明來說缺少這樣一個群體支持大明的皇室搞平衡,且也不可能引入像蒙古這樣的敵人來做軍事聯盟,因而清代的政治體系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