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十二章 五權分立,加強集權

進了書房內,屋子裡蠟燭已經點上。

老朱常用的那張書桌沒有人去坐,每個人自己搬了張椅子坐在到了桌案對面的茶几邊。

今天還是非常重要,雖然制度設計的過程比較枯燥,但還是那句話。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如果不把生產關係弄好,那麼朱雲峰送再多的物資到大明去,一切也都是空談。

所以即便是枯燥了些,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等把生產關係弄好,大明那邊也算是無憂了,不敢說千年之久,搞個五六百年應該能成。’

朱雲峰心裡想著。

雖說沒有永恆的設計,但大明時期,全世界都是未開墾的處女地,國力強盛加上制度靠譜,多開墾開墾海外,或許能續命很久。

當然。

這些形式上的例句肯定不能跟大朱棣說,說了他也聽不懂。

朱雲峰坐下來就開門見山道:“太祖陛下在開國初期制定的許多方針,其實是為了應對當時的窘迫。但時過境遷,他留下的規制相信你自己也能感受到吧。”

“是啊。”

大朱棣嘆道:“我從北平一路打來,衛所糜爛,毫無戰力。若非如此,我恐怕連大河都渡不過去。”

這倒是實話。

明初的軍隊架構主要有三點,一是邊境軍隊,由邊境藩王或者沐英這樣老朱信得過的勳貴統率。

二是老朱給朱允炆留下的精銳京軍,總人數約三十萬左右,戰力非常強悍。

三便是地方衛所。

明初規定,各布政司有都司執掌本布政司兵權,下面各州則有衛所。

整體有點像後世的省軍區和市軍分區的意思。

每衛所人數約在五千左右,全國衛所有四百多個,光衛所的官兵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一百多萬。

這些衛所士兵沒有工資俸祿,全靠自己種田養活自己,所以老朱誇口自己養兵百萬不耗費百姓一粒米。

但在靖難當中,這所謂的百萬大軍那是連毛都沒看見,全都眼睜睜地看著朱棣造反。

是這些衛所士兵都投降了朱棣嗎?

當然不是。

是建文時期衛所就已經糜爛了。

下面的士兵已經從軍隊實質性變成了各衛所千戶的奴隸,戰鬥力也從明初的百戰精銳直線下降,根本無法跟正規軍抗衡。

所以用腳指頭都能看出來,相比於維持這些衛所的架構,讓這些衛所莫名其妙地只供養上面的各衛所千戶指揮使,還不如解放出來納稅。

可礙於《皇明祖訓》,這種已經毫無用處,純粹剝削和壓榨衛所士兵的機構,卻不得不一直維持到了明末才徹底消失。

這是連大朱棣都覺得不合理的事情。

朱雲峰搖搖頭道:“除了衛所以外,藩王制你覺得如何?”

“額.......”

大朱棣面露尷尬,想了想道:“自是不妥。”

“屁股決定腦袋了吧。”

朱雲峰笑了起來:“以前當藩王的時候肯定想的是藩王權力越大越好,現在當了皇帝,那就是藩王權力越小越好沒錯吧。”

大朱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立場不同了,看待問題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了。

這就跟我真有一頭牛是一個道理。

“太祖爺分封藩王,為的是邊境安寧,且維護大明江山,但他老人家能壓服各路藩王,不代表後面的皇帝能做到。”

朱雲峰想了想道:“歷朝歷代,七王之亂,八王之亂,例子數不勝數。現在他老人家也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必須撥亂反正,解決這個憂患。”

大朱棣精神一震,說道:“太祖允許我削藩嗎?”

“想得美。”

朱雲峰白了他一眼:“那可都是太祖他老人家的親兒子,他親孫子動他兒子都被他擼了,你也想被擼?”

“額......”

大朱棣就不說話了。

說到底要是太祖他老人家真沒了,死後哪管什麼洪水滔天,子孫們的事情自然也就管不著。

但現在他還活著,對於重視親情的老朱來說,兒子們就是逆鱗,肯定不能坐視不理。

只是對於朱棣來說,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上,那自然就得考慮好其中的問題。

不提藩王們為非作歹的事情,單說他也是藩王造反成功,也得擔心各路藩王做大會是什麼結果。

所以自然要憂愁幾分。

“既然父親已經知道了藩王之禍,又該如何處置呢?”

大朱棣忙問。

“方法自然是有的。”

朱雲峰豎起右手食指道:“老祖宗的意圖是希望宗室能成為皇帝的助力,但歷朝歷代,都對宗室的管理存在嚴重問題。要麼嚴加看管,要麼就肆意縱容。長此以往,只會出現兩個結果。一個是像唐宋那樣,宗室力量不成氣候。唐朝出一個武則天,宗室就被殺得幾乎殆盡。宋朝宗室更是查無此人,幾乎沒有任何波瀾。一個是像漢朝和晉朝那樣,縱使有造反的能力,威脅到皇帝。”

“不錯,話說回來,你叫什麼?”

大朱棣連連點頭贊同,覺得對方言簡意賅,簡直是把話說到人心坎裡去了。

“朱雲峰。”

“那我就叫你雲峰,方法是什麼呢?”

“很簡單,依舊保留藩王的權力地位,讓他們繼續呆在封地。”

朱雲峰笑道。

大朱棣皺起眉頭:“這算什麼主意?”

“別急,先聽我說完。”

朱雲峰說道:“北方現在民力尚未完全恢復,還有大量的荒地無人耕作是不是。”

“不錯。”

大朱棣點點頭,他久在北方,自然知道北方情況。

從南北朝開始,北方就長期受到戰亂影響,到唐朝和北宋時期雖然得到了一定恢復,可到了南宋,就又被打回原形。

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北方金人和蒙古人輪番蹂躪,以至於大量北方漢人遭到屠殺,加上各種天災、瘟疫襲擾,到了元末的時候,人口十不存一。

根據洪武年間人口普查,當時全國人口在6000萬左右,而整個北方,也就是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等漢人傳統地區,人口也就1000萬出頭。

直到洪武后期朱元璋不斷遷徙人口,數量才漲到1500萬。可見這個時候的北方凋零有多嚴重,稱千里無雞鳴也不為過。

“其實就是按照太祖爺的意願,把藩王往北方封,並且讓他們從南方帶大量人口糧食前往,封賞他們大量田地,讓他們開墾荒田。”

朱雲峰說道:“一個親王封個三四萬畝,帶個幾千上萬人,但田不歸屬於他,而是歸屬於王府。親王沒有處理自己田地的權力,由王府機構管理,大部分田地收入歸耕作的百姓,其中十分之一作為王府開支,再抽取十分之一為稅,但這筆稅不入國庫,而是進入皇室內帑,之後內帑進行投資,賺到的利潤由各親王出資的比例進行分紅。”

大朱棣眉頭一皺,一聽這個方案就不靠譜。

他說道:“你是想利用藩王讓北方民生迅速恢復吧,想法是很好,可你有沒有想過。不提眼下北方需要修建大量水利設施才能開墾荒地,即便是成功了,那王府才是主事,其中貪腐該如何解決?且這內帑進行何種投資?所謂官不與民爭利,特別是皇室參與民間經營,這權勢很容易逼迫到百姓,屆時又該如何是好?”

“你想的是對的,但我可沒說這是個長久政策。”

朱雲峰笑道:“說直白點就是宗室目前就是給他們的子孫後代掙塊封地和福利,順便幫助北方快速恢復生產,同時也可以在北方駐兵防備蒙古。明代經濟情況比宋代差很多,然而現在正是開海禁的好機會。而且皇室的投資可不是投資進什麼普通商業,而是鋼鐵行業,貪腐的問題就更好解決,擴大十三道御史職責範圍,與當地官府進行共同查賬監督。”

“我都被你說糊塗了。”

大朱棣一頭霧水。

朱雲峰隨後解釋了一下。

簡單來說,朱雲峰這個宗室政策其實是個幾十年內的臨時政策。

先把藩王全都往北方分封,迅速恢復北方民生和生產力,並且跟蒙古打仗對峙。

接著利用產出作為啟動資金,投資鋼鐵行業,搞第一次工業革命。

等北方民生恢復,第一次工業革命搞起來之後,藩王在國內的利用價值就榨乾了,開始往國外分封。

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明估計已經處於火器加鐵甲艦時代,不說稱霸全球,在亞洲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對手。

南洋、澳大利亞、東南亞,乃至朝鮮日本,多的是地方去。

以後宗室全往海外塞,每往海外分封一個藩王,就帶一批漢人過去紮根,估計一百年之內,整個亞洲全是大明的地盤。

如果說朱雲峰是魂穿古代,這就有點做夢了。

除非是理工科,且掌握權力和資源,能夠迅速把完善的蒸汽機造出來,不然至少幾十年內就別想。

但朱雲峰有穿梭門啊。

蒸汽機都不用,可勁送發電機組過來就行,電動力可比蒸汽機動力簡單實惠得多。

直接學我國建設工業初期,跳過蒸汽機鍊鋼時代,進入電氣化鍊鋼時代,各種技術和操作方式,也都能送來。

可以說除了實操人才以外,什麼設備技術都有,只要培養出一批熟練工人,那麼大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速度會非常快,絕對不會超過五年。

到時候宗室有了去處,不留在國內,隨便他們在國外折騰,基本上就能徹底解決宗室藩王的問題。

當然。

這套說辭肯定要換成他們會送來能操縱雷電驅使力量的仙器。

聽到朱雲峰他們會送來仙器讓大明鋼鐵產量一躍增加百倍千倍萬倍,又是驚掉大朱棣下巴。

不得不說。

至少在認知這方面,不管是讓糧食產量翻三四倍,還是那種操縱雷電,以及讓大明鋼鐵產量翻幾千幾萬倍的東西,都可以說是神仙手段。

哪怕大朱棣再如何心中懷疑,胸有城府,在這樣恐怖的生產力面前,也會打消任何疑慮。

畢竟在古人看來,這已經是神蹟了。

看到大朱棣驚訝的表情,朱雲峰心裡忽然想起如果那種噴氣揹包飛行器能買到,那就真能成仙了。

可惜那種玩意兒不僅飛行高度很低,只能離地幾米,而且根本買不到。

唯一能買到的飛行器叫做動力傘,還是降落傘的一種,身後掛個風扇發動機,可以長時間待在天空續航飛行。

朱雲峰他們縣城就經常能看到有人在天上飛來飛去,用於做商家廣告推廣。

“如果真能像你說的那樣,或許確實能解決藩王弊端。”

大朱棣想了想。

“把藩王往海外趕,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除此之外,文官也得分權,以此防止他們做大共同對抗皇帝。”

“哦?說說看。”

“文官掌握的其實是行政權、財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審判權、監督權,可以說除了軍權都被他們控制,把他們放在一個系統裡,很容易造成他們勢力龐大,所以古時候就多會分權,但最多就是把監督權拿出來放在御史臺,行政權審判權和立法權都握在他們手裡。”

朱雲峰說道:“要想解決這個弊端,就得把行政權單獨拿出來,由內閣統領六部,內閣向皇帝負責,各部門實施本方向和專業的政策實施,然後司法權和審判權單獨成立一個部門,監督權、財政權再成立一個部門,並且職責細分,由上層至縣,則可以極大避免貪腐、濫用職權等行為,還能讓文官集團無法團結,因為大家都不是一個系統。”

這就是五權分立了,把行政、財政、司法、監督以及軍隊各安排一個獨立系統,每個系統只單獨向皇帝負責,而互不統屬。

皇帝是國家元首,內閣首輔是國家總理。

內閣負責的是國家治理以及發展改革,財政負責每年各方預算,司法和監督就不用多說。

這樣由於財政部門要向皇帝負責,那麼其它各個部門想要批准財政預算,就必須皇帝首肯,從這個方面就極大地加強了皇帝對其它部門的掌控。

但這個制度也有弊端,那就是皇權會史無前例地大。

因為以前的文官集團把持著行政財政司法監督等等,除軍權外什麼都控制,就意味著以文官集團為代表的相權力量很強。

而細分之後,相權遭到了分權,最終財政預算權又捏在皇帝手裡,各部門就得看皇帝的臉色行事。

而皇權變大了會怎麼樣呢?

當然是遇到強的君主,國家就強。遇到弱的君主,國家就弱。

由於分權出去之後,上下級明確自己的職責範圍,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都有細綱來做,會讓行政效率會變得非常快。

比如本部門只負責本部門的事務,專心搞發展。

但也因此一旦需要各部門協作的時候,就需要皇帝來進行資源和權力調配。

碰到英明的君主這肯定沒問題。

碰到個不管事的傻蛋君主,雙方系統獨立,不能彼此協作的情況下,很快會出現混亂,以至於黨爭現象。

因此這套體制很考驗君主的能力。

然而這也確實是朱雲峰認為在明初時候最好的設計。

畢竟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明君。

以這套設計的話,就能加快行政效率,迅速把國家發展起來。

等將來他們要掛的時候,再考慮到以後君主可能存在的弱智問題,就慢慢把皇權讓出去一些,加大文官集團自主權力,防止碰到蠢蛋君主亂搞而加速國家滅亡。

只能說,孫教授說的對,確實沒有最完美的制度設計,只有對當時來說最好的設計。

“唔,聽起來是不錯。”

大朱棣自然能夠察覺到如果用這套體系的話,皇權會極大增強。

但他又搖搖頭道:“恐怕難以實現啊。”

“我知道原因,是因為治理成本,把所有的權力一股腦放在一個官員身上,在他治理地方的時候,就能夠迅速解決。”

朱雲峰說道:“但如果開新的系統,就會導致本來一個官能搞定的事情,要出現七八個官。宋代冗官情況嚴重就來源於此,我說得對吧。”

“不錯。”

大朱棣點點頭。

北宋是非常分官員權力的,二府三司制,皇帝牢牢把控財政權和兵權,把相權給分得七零八落,所以哪怕文官權力再大,也出不了權臣。

然而分權就意味著要把官員數量搞多,結果就是冗官嚴重,官員數量數倍於唐朝和明朝。

“可你有沒有想過,雖然官員數量增多了,可行政效率也加快了,只要皇權集中起來,我們再通過各種辦法讓大明強盛,那麼大明的人口也會更加多。”

朱雲峰侃侃而談道:“這三萬畝的田,按照我們的方法,明年可以推廣至數百萬畝,後年能遍佈整個太湖和洞庭湖流域,讓大明的糧食增長二三倍之多,屆時再用各種政策鼓勵生育,幾年後大明會迎來一波嬰兒潮,人口在十年後突破上億也是正常的事情。到時候丁口多了,治理也需要多起來,官員數量是不是也得增加?這個時候是不是體現了未雨綢繆?”

“這.......”

大朱棣看了看小朱棣和季赫,說道:“好像有點道理啊。”

“那肯定的。”

朱雲峰笑道:“我把這套制度稱為一閣兩院三司制,一閣就是內閣,兩院就是刑部加大理寺組成的法院,還有御史臺改成的督察院,三司就是戶部改成的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這樣再加上五軍都督府,那麼權力五分,全都由皇帝管轄,極大地加強了皇權。”

“但我說句實話。”

末了他又道:“官員其實並沒有施政綱領,我認為還得提出另外一個思想主義。”

“思想主義?”

“是的。”

朱雲峰說道:“儒家其實提供了這個思想綱領,提倡了很多東西,包括個人修養、社會秩序、政治理念、教育理念、文化理念等等,但卻被帝王們著重於忠君思想,以此強化和維護統治。可事實上大部分地方官員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忠君怎麼個忠君法呢?我認為忠君就是要愛民,把民本主義納入到主流思想當中去,在施政過程當中,以民眾利益優先作為考量。”

“民生、教育、地方發展,應該成為官員們考慮的問題,督察院的職責應該分為兩種,與法院共同組成審核、複議的形式,維持三法司制。”

“第二種就是負責中央和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行為規範。看看他們治理得怎麼樣,發展得好不好,對待民生問題有沒有看重等等。”

“這樣官員就以民生為優先權,再通過嚴格的避籍制度,只要有品級官員,就不許待在本地任職,再改良吏員制度,那麼官員以後就有了指導方針。”

“他們要想升官,就必須更看重本地的發展,如此對於治理地方,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一點是朱雲峰深思熟慮過的。

古代官員最被提倡的是忠君思想,愛民思想自然是有,但被夾雜在其它思想當中。

如此一個地方官員,就沒有主觀能動性去考慮本地老百姓生存問題。

好官順手就治理一下,要是遇到貪官汙吏,不禍害當地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滿腦子都去考慮本地百姓過得好不好。

而如果朝廷提倡民本思想,以這方面為切入點和政績,那麼就能極大提高官員主觀能動性。

長此以往,對百姓來說不是壞事。

更重要的是也能提升官員治理地方水平,等到工業革命過後,新的時代到來,那就不是以前那樣,只關注農桑就能解決百姓生存問題那麼簡單。

還得縣城發展,百姓就業,提高經濟收入等等。

加強這方面的思想主義,增加官員主觀能動性,就能讓他們多動動腦子,也就不至於像以前那樣,得過且過,什麼事都被動接受。

“嗯。”

大朱棣聽了覺得還行。

就是給下面的地方官員進行治理方向的指導方針,這確實沒什麼問題。

“還有衛所制度、固定戶籍制度、知丁法,也得取消。”

“不過錦衣衛倒是可以保留,除了督察院的監督以外,錦衣衛可以看做是皇權的監督。”

“太祖陛下制定這些法規的時候,是非常時期用非常辦法,到了你這個時候,國家已經漸漸安穩下來,就不能再如此。”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由朝廷的意志去辦大事。”

“以後大明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太祖陛下留了很多後遺症都要馬上處理乾淨,從而讓大明可以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呈現出來。”

朱雲峰口若懸河地說著。

這些制度參考了古代的先進制度,以及後世的改良。

包括五權分立,與我國目前的一府兩院一委制度設計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此效率增加了,才能夠馬上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