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柳月 作品

第33章 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

 在年景好的時候,每畝地最多也就能出產兩石半的糧食,五畝地大約能給他們省下兩石半(大約一百五十斤)的口糧。

 每天僅有不到半斤的口糧,若是合著野菜和其他一些雜糧,勉強也能吃飽。

 可如果遇到了災年,他們上繳完了公糧之後,所剩下的口糧就寥寥無幾了,有時候每畝的產出甚至連上繳公糧都不夠。

 這處食邑在魏王武承嗣名下的時候,每隔三五年遇到一次災荒的時候,都會餓死一些人。

 但李重潤來了之後,首先便宣佈廢除了公糧。

 他告訴佃戶們,讓他們每年留夠自己的口糧之後,多餘出的糧食,自己會用錢來進行購買。

 當然,這些人畢竟中的是他食邑的土地,他購買糧食的價格只有市價的五分之一。

 最重要的一點是,佃戶們是否願意出售糧食全憑自願,但決不允許賣給外來的糧食販子。

 李重潤之所以這樣做的是因為與這個時代其他的封建地主不同,他並不願意盤剝這些窮苦的佃農。

 在李重潤看來,這些窮苦的百姓如果每日都只能為了生存而掙扎,便會限制他們的思想,也會對人口的發展造成制約。

 在他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華夏大地上的土地能夠養育十幾億人口,並且還可以做到豐衣足食。

 而如今的武周朝,雖然號稱是盛世,但人口僅有四五千萬,證明了土地的潛力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而李重潤作為一名穿越人士,他的手中掌握著碾壓這個時代的技術,完全可以通過這些技術來創造海量的財富。

 他的想法是,通過這些財富反哺尚林苑的百姓,第一步先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

 等到所有的佃戶都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了,接下來他便會興辦教育,開辦工坊,吸引外來的流民。

 通過先進技術與思想,將這裡打造成一個跨越時代的示範區,也就是他穿越之前那種高新技術產業園的概念。

 讓李重潤沒想到的是,他僅僅是給予了這些佃農們這樣一個小恩小惠,在那些佃農的心目中,便已經將他當做普度眾生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