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漫綜 作品

一一四,犯罪心理學,犯罪誘因!

之所以說存在二次傷害這種可能性並非毫無依據,但就當時的案件而言,它並未帶來顯著的助力。畢竟無論是一次死亡還是兩次死亡,於受害者本身並無差異,且對於查找真兇也難以起到實質性作用。如今僅有的線索僅有那些圖片罷了,而屍體早已消失無蹤,自然無法進行諸如屍檢之類的操作。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漫不經心的舉動,對於李逸而言,卻猶如一道靈光閃過,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啟發;亦或是對於已掌握心理學知識的李逸來說,由此萌生出了一個全新的猜測。

 倘若依照李逸的推斷來分析,此情形並非由受害者掙扎所引發,而是因為兇手首次向受害者行兇時未能致使其當場斃命,所以才不得不再次痛下殺手。如此看來,這個貌似淺顯易懂的問題實則揭示出了兇手的稚嫩與生疏——他對殺人之事知之甚少,並且在作案之時內心充滿了緊張,

 而這也剛剛好給了李逸一個提醒,犯罪誘因究竟是什麼?畢竟,人絕不可能毫無緣由地驟然走上犯罪之路。從案發現場的種種跡象來看,兇手顯然經過精心策劃,但初次作案時所流露出的慌亂,卻暗示著他極有可能曾遭受某種特定因素的刺激或誘導。綜合分析兇手犯下的罪行特徵,大致可以推斷出,其中約有五成的可能性與女人以及性行為存在緊密關聯。

 稍作思索後,李逸毫不猶豫地迅速取出當年的卷宗,並將其攤開在面前仔細對照。緊接著在警局內部的信息系統裡搜索到了當年負責此案的那位警察的相關資料,進而成功獲取到對方近期的聯絡方式。

 一切準備就緒,李逸深吸一口氣,果斷撥通了那個號碼。電話接通後,他首先禮貌地向對方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及來意,接著有條不紊地展開詢問,希望能從這位經驗豐富的老警察口中獲得更多關鍵信息。隨著對話的深入,李逸逐漸拼湊出一幅更為清晰完整的案情畫卷。

 終於,當確認完所有自己渴望知曉的消息後,李逸如釋重負地掛斷了電話。然而,放下聽筒後的他並沒有急於給沈括致電彙報情況。因為此時此刻,李逸心中暗自揣測:自己方才所推測得出的這條線索並非基於嚴密的邏輯推理,更多的是源自對犯罪心理學層面的剖析與洞察。

 這種推理從目前來說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鏈能夠支持李逸的這種猜想,不過李逸還是打算試一試,順著老警察給予的當年記憶的大致情況,李逸整整忙活了一天才算是找到了其中幾個人的地址,這些人有些是在本地,有些則是已經去往了外地,

 臨近下班時分,李逸正坐在辦公桌前埋頭翻閱著一疊厚厚的資料,全神貫注地尋找著有用的線索。突然,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傳來,他抬起頭,只見沈括帶領著陸欣妍跟黃安軍緩緩走進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