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開海、商稅、榷茶(求月票)
而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朱翊鈞也不準備跟他們藏著掖著了。
直接將自己心中早已想好的改革措施,向他們二人全盤托出。
他的改革措施主要就一個內容,那便是找錢!
首先便是商稅,明代一朝一直在徵收商稅,只不過稅額類別比較多,包括鈔關、鹽課、雜項等等,並且每年的數額不多,根據他這幾月看題本所知,只不過五十萬兩。
因此他思前想後,必須要把這一部分稅收收起來。
但加稅一事極其敏感,他也沒有什麼合理的理由,所以只能一步一步來。
於是建議將漕運、南直隸、順天府等地榷關稅額,由此前原額二十萬兩(含崇文門),現增額五萬兩(含崇文門,並新增淮安倉和徐州倉兩處),此時共額徵二十五萬兩。
不僅如此,他還讓內閣下詔,說運河沿線,許多商賈會會打著官府、宮中的旗號偷稅漏稅,所以讓沿線鈔關門監可以抽查,如果發現確有此事,偷稅者與庇佑者同罰。
至於其他雜項(包括各種魚稅、橋稅、沙埕稅、橋稅等等)以往是三十萬兩,現在加派十萬,實徵為四十萬兩萬兩。
如此粗略一算,也就增額了十五萬兩,並不是特別多。
這也算是朱翊鈞的試探,看看群臣的反應再說。
除了加徵商稅外,朱翊鈞還有一個改革措施,那便是茶稅。
大明開國後,朝廷就在川陝和南直隸實行茶葉專賣。
榷茶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朝廷的重要收入來源。
可在大名這裡,
根據朱翊鈞查到了資料顯示,明初南直隸一地榷茶收入就相當於六十八萬兩銀子,但收的確實寶鈔,後來由於寶鈔貶成廢紙,這六十八萬兩收入也白白損失,國家分毫之利都得不到,哪怕現在也是如此。
而這麼一件事情,居然從頭到尾沒有人說過,更沒有人重視。
朱翊鈞不知道是制度的疏漏,還是南直隸官員的故意為之。
但這都無所謂,此事必須要改,重新將此事提起來,以後不能徵收寶鈔,要徵收銅錢、白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