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問長生 作品
第396章 段新雨的驚喜
暈,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段新雨張張嘴,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憋了一肚子的悶氣。
陳飛宇一下子笑了起來,道:“這要是讓別人看到了,還以為學生在欺負老師呢,說吧,你讓我去辦公室,是為了什麼事情?”
“學生欺負老師?罪魁禍首還不是你?”段新雨小聲嘀咕一聲,氣勢已經比剛才弱了許多,道:“我想找你探討一下關於哲學上的問題,當然,主要是關於華夏哲學方面。”
她可不認為自己在西方古典哲學方面的造詣會輸給陳飛宇,所以著重強調了下“華夏哲學”這四個字。
“坐吧。”陳飛宇一指自己身邊的座位,道:“想問什麼都可以。”
段新雨這才心情變好,坐在了陳飛宇的身邊,抬眼便見到了何香霖和周若華,心裡暗自嘀咕,陳飛宇的豔福可真好,除了段詩揚外,身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漂亮的姑娘。
何香霖連忙向段新雨問好。
段新雨含笑點頭,腹誹歸腹誹,她可時刻記得自己的目的,收斂情緒,向陳飛宇道:“在課堂上的時候,你只著重強調了道家,但華夏除了道家之外還有儒家,而且嚴格來說,從古至今儒家的影響力,一直要超過道家,就算道家在追求宇宙最根本的本源,那儒家可是徹徹底底的偏向實用了。”
陳飛宇搖頭而笑。
“怎麼,你覺得我說的不對?”段新雨一愣。
“自然不對。”陳飛宇笑道:“你這番言論,便是當今社會對儒家思想淺嘗輒止的弊端,嚴格來說,儒家最根本的追求,其實和道家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都是追求'大道',只不過儒家有顯學和密學,顯學便是構建'仁義禮智信'的社會,而密學則是修行,也就是修道。
可惜大眾只知儒家顯學,而不知儒家密學,便認為儒家較之道家淺薄,這只是一種偏見,比方說《中庸》,儒家最根本的心法全在《中庸》裡面,開篇便提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所謂開篇明義,《中庸》第一句便著重點出了什麼是'道',這裡的'道',和道家追求的'道',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世俗大眾不理解罷了,段老師,我且問你,什麼叫'天命'?”
“天命?”段新雨眼中閃過一絲迷茫,搖搖頭,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說實話,我不知道什麼是天命。”
段新雨的反應在陳飛宇意料之中,笑道:“五十歲而知天命,這是孔夫子的境界,而孔夫子五十歲讀《周易》,你發現其中的聯繫沒?所以孔夫子才說'不讀《易》,無以知天命'。
《周易》本就在論述宇宙運行的真理,其內容和《道德經》能夠相互印證,而孔夫子所謂的'天命',又盡在《周易》之中,所以說,儒家和道家並沒有根本的區別。
舉個例子來說,道家中人經常說'道以誠而入',而《中庸》裡面則著重論述了什麼叫做'誠',又如何做到'誠',以及'誠'的種種玄妙神奇之處,這便是道家和儒家內在的聯繫,可惜的是,儒家的密學,早就已經斷了傳承。”
說罷,陳飛宇惋惜而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