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神堂 作品

第六十二章 群賢濟濟議短長(3)

 “嘿嘿...,那倭人真的一個銀珠子換一個胡餅來吃。”呂翔砸吧了下嘴,“恨啊,我當初怎麼就不帶點東西去呢?”

 “子盤,不知那倭國士卒戰力如何?”趙雲務實,問了個正題。

 “那有什麼戰力可言。倭國的男人,說真的,也就...”呂翔說著站起來比劃了下,“比這個酒桌高不多少,手中一把倭刀鈍得切不開軟糕,沒有鐵甲護身,就弄了些竹板、木板連在一起披在身上,走動起來,晃啷啷響個不停。”

 “難道沒有弓箭?”趙雲接著問道。

 “有啊,不過是幾斗的軟弓,射出三五十步就不錯了。”

 “身短,那個啥軟,”昌豨板著臉,“怪不得倭國妞兒喜歡在子盤身下叫著‘亞賣呆’。”

 呂翔想笑又不敢,捂著嘴朝昌豨豎了箇中指。

 “張昭?”劉駒驚訝的問自家的岳父,“張子布何時為經學博士的?”

 “三月前,自彭城而來。”

 “如此大才,豈能明珠埋土?”劉駒心中大喜,‘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絕對是頂呱呱的人才啊,“當招致府內為長史。”

 “呵呵,顧雍也在經學院。”

 “顧元嘆?”劉駒更吃驚了,顧雍是蔡邕的學生,才華橫溢不說,還做了孫權十九年的丞相,治政能力沒得說,“河南尹正乏人主持大局,不知顧師兄可有意乎?”

 “元嘆北來,正為一展所長。”蔡邕為自己的得意弟子接過了橄欖枝。

 “岳父,”劉駒打心眼裡感謝自家的老泰山,不聲不響間竟然籠絡了這麼多人才,“張子布、顧元嘆皆可入參政席位也。”

 就這樣,參政的人選變成了三十二人,議政的人選二十五人。

 在經學院的禮堂內,加上劉駒一共五十八人,圍坐在圓形的會議桌前,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第三天,根據彙總,拿出了初步方案。第四天,繼續討論,第五天,劉駒站在禮堂中央,拿著幾頁紙,開始宣讀:

 一,參政、議政人選,每三年更換一次。兩會每年召開一次。

 二,暫定泰山郡為兗青二州治所。

 三,抑制豪強,均分田地。

 四,扶農興商,鼓勵支持手工業發展。

 五,振興作坊,集中力量辦大事。

 六,強軍精武,擬擴建軍隊達三十萬人。

 七,發展遠洋貿易,富民強國。

 每一條之下,又有詳細的描述。比如糧食產量,每年一個臺階,爭取三年後翻一番;作坊的規模三年後達什麼規模,可滿足多少人就業,解決多少人吃飯穿衣的問題等等。

 有些內容屬於機密,就沒有寫在紙上。秘密,知道的人多了,就變成廣而告之了。

 雖是薄薄的幾張紙,但真正落實起來,需要上下齊動員,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否則容易扯著

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