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半壁江山且在手(9)
賈詡的話如一場及時雨,澆滅了李儒心中的大火,略一冷靜,施禮說道:“還請左將軍賜名。”
自穿越以來,劉駒雖然算不上手不釋卷,但真心靜下來惡補了許多經史,與這個時代的大儒也能在語言上打些機鋒,看到李儒低眉順眼,於是說道:“商代有古國曰慄,後周滅商,其國子孫皆以慄為姓。商為子姓,慄源於子,也不算辱沒了文優。儒,上承聖學之教,而胸懷天下者也。學識淵博者稱儒,不知名淵字博文,可合文優心意?”
慄淵慄博文?硬生生改換姓名誰能樂意?雖然上位者賜姓自周朝時就有,但多是王者對臣下所為,如今劉駒只不過一個左將軍,天子還在長安待著呢。李儒心裡想著賈詡的話語,壓抑著內心的不快,深深一禮說道:“多謝左將軍。”
將賈詡等人讓到座位上,閒聊了幾句,賈詡說到了正題:請求泰山早日出兵,救民於水火。
所謂計劃不如變化,往往一些意外就會打亂計劃好的節奏,如今已經到了農曆七月,驕陽似火,實在不是出兵的時機。但看到胡車兒在有劉忠的幫助下,還餓得瘦脫了形,想一想普通百姓,如何在飢餓中煎熬?
“張濟出屯弘農,”賈詡看到劉駒意動,“潼關在其掌控中。詡雖不才,出潼關時已說動了張濟歸降泰山。為關中千萬父老計,”賈詡說著站起身跪在劉駒面前,“還請左將軍早日發兵,則天下幸甚,萬民幸甚。”
劉駒急忙站起身扶起賈詡,“關中百姓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駒若是無動於衷,豈不枉為漢室後人?只是關中萬民嗷嗷待哺,還需攜帶大批的糧草,走潼關道緩不濟急。泰山水軍多有大船,不知風陵渡口以下河水能否承載?”
潼關距離風陵渡不遠,河水的水文情形賈詡豈能不知?當下回道:“幷州境內曾降過幾次大雨,河水的水位可行得樓船。”
黃河上可行大船,對於出征的將士來說,免受了長途跋涉之苦,體力得以保留,再則逆流而上,如果弄些偽裝,也可以做到出其不意,只是人馬都已調派開來,再次集結需要時間。劉駒擔心賈詡生出不滿,將現實情況詳細解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