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十一章:新概念戰爭(5)

 跋仁祿手中的全部兵力只有不到五百人,兩個樞銘,馬,唯一讓老頭子心中稍稍覺得踏實一些的,是拓跋彝殷留給了他三十八名鷂子,兩倍於他所擁有的兵力應該編制的斥候數目。
  這次大舉進攻府州的行動,在拓跋家內部引起了一場不小的爭論,許多拓跋家高層人士,包括歷來有定難軍第一智囊美譽的拓跋光在內的高級將領認為延州局勢的展已經改變了定難軍四周的地緣政治格局。李文革的意外崛起,高家政權的迅倒臺,這兩件在歷史上本不應該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區域力量對比。雖然這個新崛起的李文革手中充其量不過有數百能戰之兵,但其所造成的影響頗為巨大。目前定難軍在與以折家為的反党項聯軍作戰中已經不具備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了。  因此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繼續依附北漢已經沒有價值,只有向汴梁方面稱臣才是唯一出路。  然而拓跋彝殷最終還是決定搏上一搏。  關鍵不在中原的漢人,而在於府州的折家。折掘家和拓跋家之間征戰五十年,兩家之間的血仇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化解的。拓跋彝殷明白,即便自己歸附了郭周,汴梁方面也不會捨棄折家來支持自己。折家面對北漢和契丹的強硬態度是中原的漢人王朝必須支持他們的根本原因。從地緣上講,拓跋家在這一點上無法與折掘家競爭。  即使要投降汴梁。也要在滅掉折家地老根據地府州之後才有可能,一個手中沒有多少籌碼的党項民族即使內附,也不會受到多少重視。  為了這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拓跋彝殷集中了八大部族七千精銳正兵,同時還有五千副兵為大軍提供後勤支援並且承擔非戰鬥性任務。  在党項人的歷史上,除了拓跋思恭奉命下關中參與勤王與黃巢的農民軍作戰那次之外。還從來不曾集結如此龐大的一支軍事力量進行越境攻擊,在拓跋彝殷進攻府州地同時,北漢馬步軍都指揮使統率大軍進攻年初剛剛被折家攻克的嵐州,務必要牽制得永安軍尾不能相顧。  在府州方向,北線上定難軍和北漢集結了三萬多人的軍馬,而折家聯軍在北線的兵力卻僅僅只有折德率領的三千兵馬,而且要衛戍府、勝、嵐三州之地。這位折三郎必須以只有敵軍總兵力十分之一的兵力守衛三個州,情勢幾有累卵之危。  然而在南線。定難軍卻必須依靠四個部落的老弱婦孺和數百拓跋家兵與折從阮率領的五千聯軍進行周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此刻無論是守衛統萬城還是守衛綏州地都是臨時徵募起來的奴兵,且不說戰鬥力,就連忠誠度都無法保證。而地處西陲的宥州則乾脆沒有軍隊守衛。負責坐鎮夏州居中策應的拓跋光在和留守的老臣拓跋仁祿商議之後認為,以目前的留守兵力,若與折家聯軍正面交戰,手中這點能戰之兵會很快便被消耗掉,一旦這兩個樞銘的正兵被殲滅,銀夏四州便幾乎變成了不設防之地。因此憑險固守與敵軍硬拼是不可取的,只有將敵軍逐漸誘入自家地界。憑藉夏州獨特的地形將敵軍的前軍與後勤輜重部隊分割開來,切斷敵軍地糧道,才能夠真正守住統萬城。  阿羅王已經將近七十歲,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大戰在他身上留下了十幾處傷疤,然而這老傢伙此刻卻沒有絲毫老年人該有的衰老疲憊之態,一頓飯能夠喝掉兩大袋酒。吃掉整整一條羊腿,身體結實得像頭牛,騎著馬折騰了整整一個白天,卻絲毫不顯疲態,令跟在他身邊的拓跋家小夥子們都深感欽佩。阿羅王之名,果然不是白叫了這許多年。  眼見太陽即將落山,拓跋仁祿終於最終確定今天不再遷移宿營地點。  最近今日折家聯軍的斥候騎兵對己方的偵查行動有所放鬆,不再千方百計找尋己方地宿營位置。這令拓跋仁祿微感困惑。他有些想不明白聯軍究竟想要做些甚麼,因此更加頻繁地派出己方的鷂子,隨時關注監視聯軍的動向。  聯軍的斥候這幾日開始加強結隊巡邏,對聯軍行軍縱隊的左翼進行適當的情報遮蔽。一些過於靠前的鷂子編組開始生一些傷亡。  這幾天的聯軍斥候部隊對始終徘徊在行軍縱隊左翼地党項鷂子展開了剿殺行動,斥候隊隊正細封敏達親自率領二十名騎兵組成了一支剿殺隊。鑑於雙方單兵作戰素質相去甚遠,細封敏達採取了最穩妥也是最有效地戰術,即剿殺隊一次只盯一組鷂子,絕不貪多,一口咬上去便絕不鬆口,第一擊絕對保證雷霆萬鈞之力,務求一擊致命。  延安團斥候隊訓練馬上射張弩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有年輕的斥候們在平時一律被要求以雙腿控馬,進行對移動靶的奔跑目視射擊訓練。  因此雖然現在斥候們的騎射功夫還遠遠不能和鷂子們相比,但是憑藉武器地先進性以  ,還是比較有

勝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