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二十章:向北(3)

 對於李文革將郭彥欽押送汴京的舉動,韓微原本是不贊同的。在這個聰明的駝子看來,對郭彥欽最好的處置辦法便是一刀殺卻了事,不殺此人,送到汴京去,天知道這個傢伙為了保住性命會說出些什麼來。李文革雖然沒有殺掉一州刺史的權力,但是以郭某人的所作所為,想必汴京方面也能夠理解李文革的舉動。

 然而李文革思忖了良久,反問了一句:“我們已經佔領了慶州,正在清洗官吏,這麼大的動作,就算沒人向朝廷說什麼,難道朝廷便不知道了麼?”

 韓微被這句話噎住了,的確,即便殺掉郭彥欽,李文革佔據慶州的事實便足以引發中樞的關注和猜忌了。

 隨後李文革又說了一句話,另韓微對這個時不時冒些傻氣的主公頓生莫測之感。

 李文革說:“回到汴京,郭彥欽說得越多,對我們越有利;我倒是擔心他回去之後顧忌聖眷,做了悶口的葫蘆呢……”

 韓微前往涇州的第二日,眼圈發青的折御卿帶著擬好的北伐方略來到了慶州刺史府。

 自從進入慶州開始,李文革就授權他草擬北伐平夏的方略。其實此事從慶州之戰之前就已經開始籌劃了,打慶州一方面是因為李文革在郭威面前拍了胸脯,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北伐戰爭掃清後方。折御卿知道。就在自己跟隨李文革率兵來到慶州地同時,坐鎮豐林山老營的沈宸已經在部署虞侯司地參謀軍官們擬定北線作戰的計劃和方略了。

 此番李文革命他獨立草擬方案。用意很明顯,優勝劣汰,二選一,李大將軍要在兩個方案中選出一個最優的結果。

 做為折家軍與八路軍結盟的象徵,折御卿進入八路軍高層任職是李文革和折從阮之間達成的一項默契。但是對於折御卿自己來說,這是一個他等待多年的機會。

 作為折家子弟,自幼從軍,跟隨父親和祖父鏖戰沙場,年僅十八歲的折御卿早已是個老兵了。不過在折家軍中,多年的作戰經驗並不足以讓折御卿承擔起獨當一面的重任。折家長輩當中比他資歷老的將領實在是太多了。儘管折從阮很看好這個聰明絕頂地孫子。卻也並沒有在短時間內讓其獨領一軍的打算。自進延州以來,折御卿一直統帶折從阮的親衛營,就連銀州之戰都沒有撈到上戰場的機會。大軍回師的時候他率部埋伏在綏州城外,結果綏州守軍居然做了縮頭烏龜,這令折御卿頗有一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此次慶州之戰,折御卿是第一次獨立協調指揮近千軍隊作戰,十棵樹大捷令他過足了癮。

 在折御卿的心中,有兩個人是他竭力想要超越的對象。

 第一個就是那個帶著自己的妹妹作為人質呆在太原的楊家大郎。

 第二個是沈宸。

 和楊重貴之間地較勁自數年前就開始了,從小長輩們就不斷拿他和楊重貴進行比較,並且一致認為他不如楊重貴多矣。這令折御卿十分不爽。手心手背都是肉,憑啥這個妹夫就總是比自己強?然則不服氣歸不服氣,折御卿卻從未明確流露表達過這種不滿。

 折楊兩家,相依為命,誰也離不開誰。無論兩家在政治上奉誰為主,但是地緣上的臨近關係,幾面受敵的共同境遇,讓兩家不得不在這個亂世當中相互依存相互信任。折家奉汴梁為主。那是因為契丹人一直是府州的重大威脅,北漢投靠契丹,讓折家對北漢無從指望,只能指望汴梁的朝廷從河北出兵牽制契丹;在折從阮率兵入關中之前,折家從來不擔心平夏部的威脅,就是因為在平夏部和府州之間橫亙著一個勝州的楊家,楊家雖然相對比較弱,但在府州折家的支援下作為一道屏障還是很有效果地。而楊家也是如此。他正對平夏部落的兵鋒威脅,而平夏部落又歸附北漢朝廷,若是雙方合力攻來,勝州斷無生路,因此他只能暫時歸附北漢。只在折家拿下嵐州之後的很短一段時間內向汴梁稱臣。絕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希望通過北漢遏制住党項人的北進舉動,最起碼也要保證北漢不會和党項人一起夾攻勝州使自己腹背受敵。同樣。因為有府州擋在北面,楊家就不用擔心契丹人會殺過來。楊家和折家,就像背靠背的兩個孤弱之人,任何一方閃身,都會導致兩家一起被周圍的勢力所吞併。

 當然,也並不是沒有辦法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折從阮兵進關中,並不僅僅因為皇帝的旨意,折楊兩家合兵徹底解決銀夏問題,這在兩家高層早已是共識。只不過在到延州之後,折從阮竟然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潛在的盟友李文革,這個發現讓折楊兩家都十分高興,只不過當時這個盟友地力量還處於成長期,因此折從阮和楊信遠隔千里卻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暫且隱忍潛伏的策略,等待李文革的力量真正成型。

 正因為與平夏部落的戰爭乃是生死之戰,折楊兩家才能夠

耐心地等下去,優勢每增加一分,勝算也增加一分。

 而李文革這個新崛起的盟友也確實沒有令他們失望,他一手主導地經濟制裁和貿易限制一年當中極大地削弱了党項人地有生力量,讓戰爭的天平飛速傾向了三家同盟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