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六章:郭雀兒(5)
當下他跪了下來:“老臣縱肝腦塗地,敢不盡忠竭智,以報上恩……”
折從
阮以尚書令出掌樞密院,頓時改變了汴梁城內的政治格局。無論是晉王府還是三位宰相都對此變動驚得目瞪口呆,樞府方面和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的武將們反倒相對平靜。相對於汴京城內的其他人而言,折從阮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的外鎮身份使他相對獨立,不屬於任何一個已經成型的政治集團。折家這些年來一直謹慎地支持尊奉汴梁政府,但卻從未曾捲入過朝廷黨爭,這一方面得益於折家和京城內的絕大多數人不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折家那個地方實在促狹,以至於折家不敢輕易得罪京城中的任何一派勢力。
站在這個立場上,折從阮是萬萬不肯捲入京城這個是非圈子的。
在原先的歷史上,折從阮在汴京居住了兩年,先後三次辭卻了朝廷的實職任命,為的就是保證折家超然於汴京政治光譜之外的特殊身份。
然而這一切,都因為李文革的意外崛起而被改變了。
八路軍的崛起直接導致了拓跋党項的轟然倒下,在歷史上壓迫折家一百多年的頭號大敵被提前解決,折楊李三家同盟成功確立,竊據河東的北漢朝廷頓時由攻勢變成守勢,可以說只要不是契丹舉國動員而來,其他的小打小鬧都可以不被三家聯盟放在眼中,如此一來原本孤懸一隅的府州就由需要中央強力支持的弱勢藩鎮變成了可以引之為援的強勢外力,再加上楊家和李文革的力量,任何一個在中央妄圖撼動折從阮地位的政治派系都要仔細掂量其後果。
反之,折從阮的政治存在將為大周朝廷與西北派軍閥之間建立起一條通暢的溝通橋樑,可以使雙方都不致因為誤讀對方的政治意圖而生誤判,這樣雙方的矛盾就能夠很好的控制在一定程度裡面,不至於使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郭威的這個任命將原本在推恩令和封
後已經徹底被關死的李文革進京大門又重新打開了一tL文革畢竟是和折家諸將互稱兄弟的,和折從阮之間亦子亦友。折從阮致仕的時候,李文革以現下西北第一藩的地位聲望接過樞密院的位置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當初偶然出現在延州官道外的那隻小小蝴蝶,依然在這個時代煽起了滔天巨浪……
當然,這些好處都是未來的好處,眼下的好處已經不少了。
大內都點檢李重進走進樞密院的議事大堂的時候,實實在在吃了一驚。
他沒有料到的是,除卻新任掌院的折從阮之外,中書令馮道與晉王柴榮也赫然在座。
“王殷在侍衛親軍司拉人的事情,你知道嗎?”
折從阮一上來便對李重進極不客氣,劈頭一句便把這位掌管皇宮大內兵權的國戚問懵了。
按理說,樞密使作為軍方腦,問一問禁軍的情況是天經地義的。然則李重進畢竟不同於其他的禁軍將領,他不但是手握宿衛大權的內廷重將,還是郭威的親外甥,比之柴榮都要親上一層,追隨郭威征戰的時間也比柴榮長,在郭威手下的老將中頗有點資望。平日裡無論是張永德還是柴榮都要讓他一頭,就是幾位宰相,和他說話也大多和和氣氣用商議口吻,像今天這般以上級口氣向他問話的,除了先前跋扈得出奇的王峻之外,就是如今這個折從阮了。
雖然心中懊惱,他卻並不敢作,折從阮不是王峻,這個老傢伙往那裡一坐就渾身散出一種王峻絕對沒有的殺伐之氣,那種視人命如草芥的味道撲面而來,若是膽子小一些的此刻只怕腿已經軟了。
折家軍的威名,畢竟不是空穴來風。
在這種久經沙場的老虎面前,李重進也只得撇開了自己的驕傲和腹誹,單腿半跪行了軍禮答道:“稟令公,末將知道!”
折從阮和馮道對視了一眼,兩人不約而同鬆了口氣。
李重進沒有捲進去,這事情便好辦了。
折從阮又問道:“都哪些人被他拉過去了,你知道麼?”
李重進想了想,答道:“知道幾個,末將已經調整了宿衛押班的次序,那些王公接觸過的將,都調到皇城外去了。”
馮道輕輕點了點頭,折從阮卻繼續問道:“侍衛親軍裡面,誰是你平日最信重的人?”
李重進愣了一下,抬頭道:“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劉光義,馬軍都虞侯楊匡偉,這都是平素甚得陛下信重的內臣。”
折從阮點了點頭:“這兩人暫調時離皇城,到開封府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