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九章:趙家郎(2)

 李文革不會點金術,儘管陳摶幾乎不分晝夜地賣力工作,濃硫酸的製取也仍然還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沒有硫酸就沒有硝酸,現代意義上的炸藥就還屬於神的領域。他在統萬城下用的是黑火藥,此番在雲中用的依然還是黑火藥,只不過這一次的黑火藥量更大,在使用上動用的人力和兵力更多。

 經過將近八個月的深入研究和努力生產,此刻李文革手中擁有的黑火藥已經實現了顆粒化和制式化,前者讓黑火藥的燃燒效率更高,後者則讓其作為一種武器能夠得到更加量化的運用。此番李文革時用的黑火藥已經被加工成了一塊一塊的藥餅,這些藥餅每一塊的重量大約是五斤左右。這使得爆破工兵的計算工作變得更加簡潔高效,同時也使得運輸和清點工作變得更加輕鬆。

 當然,任何武器都不是萬能的,對此李文革很有自知之名。他主持擬定的對雲中的攻擊計劃就是明證,他基本上沒有搞任何花樣,而是中規中矩地攥起拳頭砸上去,用絕對的力量將對手砸碎。

 雲中戰役的前哨戰進行了整整兩天,兩天內細封敏達的騎兵將雲中城的防守騎兵徹底逐回城中,然後李文革命令炮兵營對城牆的西南角進行了整整一天的攻擊,打光了雲中城外所有能夠蒐集到的石頭,第四天,四個弩兵都四百張擘張弩在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上對西南角城頭進行壓制性射擊,這一天消耗的弩箭數目達到了八千枝之多,契丹皮室兵根本無法在西南角城牆上lou頭。而爆破工兵就在弩兵的掩護下用一輛輛獨輪小車將整整兩千塊藥餅運到了城角牆下,他們根據事先畫好的爆破室圖紙用工兵鏟挖了一個深約四丈的爆破洞。

 之所以這麼麻煩是因為李文革擔心城上往下扔火球,黑火藥雖然還算好用,但是也同樣很危險,這種火藥太容易被引燃了。因此他選取了相對比較難於炸開的城角進行爆破,在城角位置城牆上的契丹士兵即便扔火球也只有很少從kao近城角的位置上扔出來的才能威脅到爆破工兵,經過前天一天的轟擊,西南角城牆左近的垛口都已經被石彈砸毀或者砸平,在這個位置上契丹士兵得不到足夠的掩護,在四百具擘張弩的壓制下幾乎沒有人能夠安然無恙地接近城角位置,爆破工兵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事實證明李文革這個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契丹人——起碼是這個時代的契丹人還沒能學會怎麼守城,他們平時也很少會有守城的機會,城上雖然準備了火油和燃燒物,但都是準備著夜間仍下城去用來照明的,沒有人想到大白天的消耗這些物資。

 畢竟那些推著小車的工兵看上去實在不具備什麼威懾力,城上守衛的族帳指揮使一度曾經認為這些揹著鏟子狀物品的士兵的目的是想在城牆上挖開一個洞,儘管他並不認為他們能夠成功,但還是調了幾帳宮衛集中在西南角城牆內準備打反衝鋒。

 於是在這一天的傍晚,一聲巨響震碎了雲中城內所有土陶、瓷釉、琉璃等材質製造的物品,全城貴族奴隸和戰士的耳朵都被震得聽不到任何聲音,城牆的西南部煙塵瀰漫土塊橫飛,在西南角待命的幾十名契丹倒黴鬼全部死亡,他們並沒被飛散的土塊打到,但是劇烈的震波震碎了他們的五臟六腑。

 由於計算和作業上的些許偏差,這次爆破並沒有形成類似統萬城那樣的斷面和斜坡,而是首先在城牆西南角造成了一個平均寬度達兩公尺的巨大裂縫,這條裂縫在底部寬達五公尺,頂端的寬度則小得幾乎可以忽略,已經被震波破壞了附近內部結構的城牆在支持了一陣後開始坍塌,破口處附近的城牆開始成塊成塊被剝離拖落,最終在西南角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雲中城牆的強度其實並不如統萬城,只是這次李文革挑選了城角,是城牆最厚實也是幾何結構最堅強的部位,夯土結構的三角當然比木質結構的平板城牆耐力要好得多。

 即便如此,五噸黑火藥的威力在這個時代也是一個極度恐怖的存在,雖然不能說是無敵的。但在有效的戰術配合下其威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在針對這種武器的新戰術出來之前,它的剋星基本不存在。

 五個身著細鱗甲的步兵都在煙塵散開之後越過爆炸形成的土堆和大坑進入了城內,在太陽落山之前,他們佔據了雲中西南的兩面城牆和馬道,為弩兵和後續輕甲步兵的跟進掃清了道路。

 隨著一個又一個步兵都開進城去,雲中之戰基本上大局已定,城中據守的不足一千五百契丹兵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很難對八路軍形成有效的威脅了。那位留守的指揮使在爆炸過後就一直拉著族中的薩滿不肯鬆手,全然不顧已經被嚇

得大小便失禁的薩滿身上那難掩的臭氣。

 “真是利器——”細封敏達站在城牆的缺口往下看,不住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