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時節不見君 作品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

 “如有良言教俺,俺當時時躬聽明誨。”

 這是張飛獨特的學習方式。

 他非常喜歡拜訪讀書人,然後還要向他們請教教誨。

 他認為,知識分子的教誨就是牛,就是比其他人的見解要獨到。

 雖然總是吃閉門羹也就是了。

 畢竟在大部分知識分子眼中,張飛再是勇猛,也終究只是一個兵子。

 李翊暗想,張飛這個人就屬於道德沒有多高尚,但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惡人。

 至少他對兄弟是很有情誼的。

 即便在社會地位提高以後,以前那些臭毛病還是改不掉。

 何況張飛的死,不單單是因為關羽的死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而是單純他的性格就容易引來殺身之禍。

 即便關羽不死,張飛也早晚一天會出事兒。

 念及此,李翊便勸道:

 “張將軍平日酒醉好鞭撻士卒,此並非為人處世之道。”

 話未說完,張飛卻有些不耐煩。

 “……害,我已料到先生會說這個。”

 “俺平日習慣了,看見這些下人就想抽兩鞭子,實在改不掉這毛病。”

 ……嗯。

 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

 要張飛同情底層人民,就等於讓他厭惡讀書人一樣困難。

 李翊確實沒打算讓張飛改掉鞭撻下人的毛病,因為張飛肯定改不了。

 “我倒不是要張將軍日後不再鞭笞下人,而是教你將這些下人全都遣散回家。”

 劉備聞言,連忙在旁側應和:

 “不錯,益德你經常鞭打健兒,卻又把他們留在身邊,此乃取禍之道也。”

 不得不說,劉備眼光是真的毒辣。

 他歷史上就曾對張飛說過類似的話。

 其實這話你細細琢磨,就會明白劉備什麼都懂。

 他不僅勸張飛不要鞭打士卒,更勸他不要在鞭撻完士卒後還把他們留在身邊。

 史書上對張飛的死評價是:

 ——“暴而無恩,咎由自取。”

 等於認為張飛的死,是咎由自取。

 放眼三國,那殘暴的武將多了去了。

 比如說甘寧、潘璋,那人家也喜歡虐待下人。

 可人家怎麼就沒有被部下刺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