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巧,勞爾就是這樣一位,喜歡這段曲子的年輕人。他學習了鋼琴之後,早已經將這首曲子練習了許多次,甚至彈出了自己的理解。處於這個時代,對於這首曲子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雖然他沒見過貝多芬本人,也沒去過德國,但對於那邊的新聞時政也有一些關注和了解,再加上他自己的處境,那磨礪之後,從心靈上得來的平靜,更讓勞爾將這第二樂章演奏的令人如痴如醉!

 勞爾坐在琴凳上,自顧自的演奏著,每當他彈起鋼琴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沈入其中,不管是古典音樂,又或者是通俗音樂,雖然他有著自己的偏好,但是每當演奏的時候,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將那一個個音符帶入進自己的世界裡面。

 那些音符就好像是人生的腳印一樣,一個個,有規律的排好隊,就走在他的身後,他的周圍,甚至有的,還跳到了他的前面去了。

 他看著它們,甚至是寵愛的,讚美他們,感激這些音符,或者說,感激著所有的經歷的存在,才成就瞭如今這樣的一個他。

 勞爾對於自己現在的狀態很滿意,就算是生活仍舊不是那麼美滿,但他已經有了可以獨自走下去的自信!他已經有了超出很多人的能力和心態。

 他一直為此而感到驕傲,他熱愛著自己現如今的這個狀態,深愛著如今這樣一個,令人側目的自己!

 而就是這份毫無怨懟,對過去沒有憤怒和抱怨的情感,當他滿懷感激之情的注入在音樂之中,才令這音符有了靈性。

 也恰恰演奏出了,獨屬於勞爾的《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最是風雨過後的平靜,如彩虹一般,炫目的美麗!

 一曲終了,琴音漸至無,眾人還仍回不過神來,微仰著頭,嚮往似的朝著鋼琴的方向探著身子,不知道是在渴望著那

鋼琴再發出點聲音來,還是渴望那少年能多彈奏一會兒。

 就連達西也是,他雙眼空洞的望著那個方向,不知道眼睛裡面還看不看得見其他,他滿腦子都是那美妙的音樂,滿心滿眼的,都是那金髮的少年立於鋼琴前的姿態。

 多麼令人欣賞!多麼令人讚歎的一個人!

 達西心想,他竟然是如此的欣賞著勞爾,欣賞著他的一切!那琴聲裡面的心情,竟然是那樣的滿含著感激和包容。

 逐漸的,一些掌聲想起來了,緊跟著是全場熱烈的掌聲。許多人左右相互看著,沒眼睛都添了分舒心的愉悅,他們被這音樂所帶動的,心情莫名都輕鬆了許多。

 那麼多人都露出了微笑,他們注視著那少年在臺上一鞠躬,然後優雅的走下臺,從此都在心裡記住了這個英俊的小夥子!

 達西聽見周圍許多人在談論著這鋼琴技巧的熟練,以及對樂曲理解之透徹,達西聽著聽著,就既覺得滿足,又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