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二百零一章 永樂大典

 “高煦,等等。”

 揹著雙肩包的朱高煦轉過身子,略帶著些許疑問說道。

 “店家,莫非還有事?”

 “確實有些事情。”

 張泊說完,從袖口中掏出一個手機,遞給朱高煦。

 朱高煦有些不明所以地接過手機,看著屏幕上依稀可見的自己,向張泊詢問道。

 “店家,這是何物?”

 “此物名為手機,至於它的功能嘛……”

 張泊簡單地向朱高煦介紹一番手機,朱高煦聽完眼前一亮。

 這玩意不錯。

 當然了,張泊將手機交給朱高煦,可不僅是因為朱高煦是永樂朝的代理人,他還有著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要朱高煦幫忙去做。

 看著正在樂此不疲擺弄手機的朱高煦,張泊緩緩開口道。

 “高煦,我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幫助。”

 “店家儘管說,如果我能夠做到,肯定幫忙。”

 朱高煦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手中的手機之上,因而,對於張泊的需求,他頭也沒抬便直接應承了下來。

 “現在你爹是不是在編寫一部曠世奇書。”

 張泊說的曠世奇書,不是別的,正是那部在大明,不,可以說在世界,都佔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書籍。

 《永樂大典》。

 早在朱棣登基之初,就決心修一部鉅著來彰顯國威,造福萬代。

 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簡單來說,就是囊括萬象。

 最初一開始,是令解縉在永樂元年主持編撰,總共147人,耗費近一年的時間,於永樂二年成書,其名為《文獻大成》。

 如此短的時間,最終的成書自然無法令得朱棣滿意,朱棣在看過之後,認為其太過簡略,於是便重新命令他的左膀右臂,黑衣宰相姚廣孝重新主持編撰。

 此次規模較之上次不可相提並論,光是人數,就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設立多個職位,負責各方面工作。

 最終,《永樂大典》在永樂五年編撰完成。

 而張泊問朱高煦詢問《永樂大典》一事,自然是因為這本書實在不凡。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14世紀以前中原大地數千年曆史演變過程中的各種文獻資料。

 這還不是普通的資料,因為在編寫的過程中,被輯錄的書籍,一字不改,全都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的編入,因此《永樂大典》中保存的以往資料極其完善詳備。

 與乾隆編修《四庫全書》時的刪刪減減截然不同。

 以至於《永樂大典》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但是很可惜,因為一系列的原因,現存的《永樂大典》,僅僅有八百卷。

 要知道,《永樂大典》全書可是有22877卷,11095冊,現在流傳於世的,連4%都沒有。

 如果真的能夠搞到全部的《永樂大典》,張泊都不敢想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當然,現在這件事對於張泊來說還為時過早,因為來到此地的是朱高煦,而不是朱棣。

 如果是朱棣,那就好辦了。

 直接對著朱棣說。

 我,後世之人,把書給我。

 但是朱高煦就有些麻煩了。

 直接讓朱高煦拿原稿,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先不說原稿數量龐大無比,憑藉朱高煦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搬得動。

 再說,作為朱棣朱棣看重的一項事業,如果朱高煦敢偷,那朱棣恐怕不會饒了朱高煦。

 因而,張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讓朱高煦,拿著手機先去拍照。

 先把目錄之類的拍下來再說吧。

 等到之後,朱棣來到農家樂,再正式地和朱棣說一下,帶個什麼複印機過去,將永樂大典全部複印下來。

 聽到張泊問題的朱高煦,臉上閃過一絲迷茫。

 “曠世奇書,店家,你說的莫非是《永樂大典》?由道衍老和尚主持編撰,解縉那王八蛋監修的《永樂大典》?”

 “沒錯,正是《永樂大典》。”

 “店家,難道你的意思是讓我去幫你偷永樂大典?這可不成,爹可是對於此事極為重視,讓爹知道,恐怕會打斷我的腿。”

 朱高煦說這話的時候,頭搖的像撥浪鼓一般。

 “高煦,自然不是讓你去偷《永樂大典》,而是使用剛剛我與你說的拍照功能去拍照。”

 朱高煦一拍腦門,想起了剛剛張泊給他介紹的拍照功能。

 不得不說,這個拍照功能可是極為強悍,只需要一瞬間的功夫,就能出來一副較之宮廷最頂尖的畫師還要優秀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