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二百二十九章 李承乾的謝禮

 虞世南的自薦算是在李承乾的意料之中。

 不過,即使如此,事情還是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畢竟,《蘭亭集序》可是孤本,只此一件。

 要想讓辯才拿出《蘭亭集序》,就得使用另一個後手了。

 “虞縣公稍安勿躁,我還有一法,可以使辯才將《蘭亭集序》拿出交換的可能又上升幾分。”

 “哦,太子殿下還有方法?”

 這下子虞世南的臉上露出些許吃驚。

 之前的經書已然就超出了他的想象,在他看來,用這些經書交換《蘭亭集序》,確實是大有可為。

 不過,辯才究竟會不會答應,他也說不準。

 但是如今,太子殿下說有一法,可以讓辯才拿出《蘭亭集序》的可能再度增加幾分。

 這就使得如今的虞世南,對於李承乾口中的方法充滿了好奇。

 “太子殿下,不知是何方法?”

 李承乾嘴角掛著笑意,不急不緩地說道。

 “虞縣公,我有一法,可以將《蘭亭集序》一模一樣的拓印下來。”

 虞世南頓時露出一臉驚容。

 拓印!這怎麼可能。

 因為拓印,是將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溼,然後敷在石碑之上,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

 如此,便可拓印完成。

 雖然確實可以一模一樣的復刻,但是,《蘭亭集序》可是和石碑不同!

 《蘭亭集序》所使用的紙,乃是蠶繭紙,如果用拓印之法,那墨就會滲透到蠶繭紙上,那樣的話,《蘭亭集序》就毀了!

 太子殿下不可能不知曉這一層。

 亦或者,太子說的拓印,是指臨摹?

 但是這也不可能。

 自古以來,就沒有人能夠做到一模一樣的臨摹。

 即使是身為二王后代的智永大師,書法技藝已臻至化境,也僅僅能夠將王羲之的書法,臨摹個八九不離十。

 因為筆法,心境等一些因素,甚至使用的書寫材料,坐著的姿勢,都會影響最終成品。

 大部分的書法家,在拿到王羲之的作品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細細品鑑,體會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書法意境。

 在一切準備完成後,才會開始模仿。

 至於想要一模一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那太子殿下口中一模一樣的拓印,又是怎麼回事?

 “太子殿下,你所說的拓印,莫不是如同石碑那般的拓印。”

 “這自然不是,如果是這般拓印,那《蘭亭集序》豈不是就會被毀。”

 虞世南當即低首沉思。

 如此說來,那就是臨摹。

 不過,要想臨摹出一模一樣的作品,這件事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

 因為難度著實太大了。

 每個人書法的風格都是大不相同的,就例如他與如今大唐另一位書法大家歐陽詢作比較。

 他的書法內斂柔媚、意氣平和,而歐陽詢的書法則是外露筋骨、險勁。

 如果讓他們兩人模仿對方的風格,雖然能夠模仿個七七八八,但是時間上肯定就不止兩刻的時間。

 況且,虞世南可還沒有忘記,剛剛太子殿下口中所說的話。

 要模仿的一模一樣。

 這件事難如登天。

 莫非還有高手?

 能夠一模一樣地模仿他人的書法?

 亦或者是他不知道的方法。

 “那太子殿下,關於剛剛所說的一模一樣的拓印,不知該如何做。”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虞世南面前的書桌之上。

 “虞縣公,可否給我一張墨寶,我只需要花費兩刻的時間,便可以將兩份一模一樣的墨寶交到你的手中。”

 虞世南沒有猶豫,直接拿過一旁他已經書寫完成的一張字帖,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他有些想要迫不及待地看一看,太子殿下究竟如何,才能在兩刻的時間,復刻出一模一樣的兩份字帖。

 在拿到字帖後,李承乾便馬不停蹄地告別了虞世南。

 他的目的地乃是後世

 望著李承乾離開的背影,虞世南並未感到意外。

 從他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太子學習的東西頗多,不過,在書法一途也並未能夠展現出天賦。

 所以他之前就推測,太子將會拿著字帖前往拜託他人書寫。

 能夠一模一樣地臨摹,此人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