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哲宗趙煦
聽著眼前年輕人口中所吐出的哲宗二字,趙煦的神情一怔。
哲……宗……
這便是他的廟號嗎?
看起來,他的繼任者也是給他取了一個開創性的廟號啊。
就如同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一般。
雖然在大宋以前,沒有哲宗這個廟號,但是趙煦能夠從這個廟號中,看出些其他的東西。
在唐朝以前,諡號是諡號,廟號是廟號。
其中諡號就是後世對一任帝王的評價,其有好有壞,也有中性的。
廟號則是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主要是指皇帝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的稱號,用於表示皇帝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對其生前的行為進行評價。
但是自唐朝開始,諡號與廟號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諡號不再是以往的單個字,而是演變得越來越長。
就例如唐玄宗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近乎是極盡讚美之詞。
從那時起,諡號就失去了原本批評的功能。
到了大宋時期,諡號與廟號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轉變。
諡號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單純的讚美之詞,長達十餘字,已經沒有了惡諡。
至於廟號,則是充當了一部分以往諡號的功能。
就例如他大宋仁宗的廟號仁字,便可在諡法中找到對應的那一項。
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
這也確實是反應了仁宗的功勳。
至於他,哲宗的哲字,也同樣能夠在諡法中找到解釋。
知人曰哲,明知淵深曰哲,官人應實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識微慮終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在諡號中,這也算的美諡了,也符合他的所作所為。
只是不知道,歷史上的他,有沒有實現心中的願景。
帶著疑問,趙煦也是點了點頭,對著張泊緩緩說道。
“好。”
見趙煦同意,張泊也轉過身子,帶著趙煦與李清照兩人,向著餐廳方向走去。
仔細回憶著剛剛店家的面容,趙煦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
在他進入食肆之前,他原以為此地的主人,乃是一個鶴髮童顏一般的老者。
但是現在看來,卻是一個穿著與普通百姓無異,年紀與他相仿的年輕人。
不過,趙煦可沒有一絲輕視對方的念頭。
從對方剛剛與他交談時的自信從容,趙煦便知曉,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不是一般人。
即使沒有經歷剛剛那種匪夷所思之事,他也會高開對方几眼。
至於現在,他已經完全將對方當成了一位隱世高人。
當然,必要的試探還是在所難免的。
要想讓他完全相信,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事。
進入屋中,趙煦便感覺到一股涼快之感撲面而來。
“喝些什麼,喝茶還是快樂水,算了,還是喝茶吧。”
張泊原本是想讓趙煦做個選擇題的,但是他突然想起,現在的趙煦,按照時間的發展來說,應該還有不到半年的壽命。
萬一喝碳酸飲料喝出個好歹來,那不就完犢子了嗎。
因而,還是一切從簡,喝茶吧。
大約經過了兩三分鐘的泡製,張泊便將兩杯茶遞到了趙煦與李清照的面前。
趙煦看著碗中之物,抬起頭看向張泊。
“店家,這是茶?”
“是啊,是不是和宋朝的茶有很大的差距。”
趙煦有些木然地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這件事。
這可不是有很大的差距,甚至都能算作天壤之別了。
與唐朝時期的煎茶之法不同,大宋流行的乃是點茶之法。
其是將茶葉蒸熟、漂洗、壓榨、揉勻後,放進模具壓成茶磚,再烘乾、搗碎、碾成碎末,篩出茶粉。
然後再將茶粉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接著再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這便是點茶。
點茶過程結束後,茶湯表面會形成一層“茶乳”,以此,興盛起了一種獨特的娛樂方式。
鬥茶。
根據茶湯的色澤、泡沫的細膩程度以及掛杯的現象,來評判點茶技藝的高低。
至於店家遞來的茶……
略泛著綠意的茶水伴隨著孤零零的幾片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