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易安居士
建炎二年,江寧府。
作為人口總數、糧食產量,還是科舉及第的人數,都在大宋首屈一指的江南東路的首府,江寧府可謂是地位顯赫。
又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寧府商貿發達。
在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下,眾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諸如范仲淹,蘇軾,曾鞏等,都曾經在此留下他們的作品。
如此加持下,江寧府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大宋東南沿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江寧府,一間規模不小的宅邸中。
一位風姿綽綽的婦人,正在將一些書籍之類的器物,從屋內搬到院子裡晾曬。
雖然已經年逾四十,但是那一身溫婉高雅的氣質,就可以看出女子並非常人。
她正是如今的江寧府知府,趙明誠的夫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將書一本本地置於地上之後,李清照隨手拿過一本書籍,坐在了院子裡的樹蔭下。
不過,只看了約莫兩刻的時間,李清照的思緒就已然不在書籍之上了。
想起最近從夫君口中所獲悉的一系列事情,她的內心便感覺到一陣憤憤不平。
大宋的投降派,藉口時世危艱,拒絕李相北進中原的提議,一味言和苟安。
致使主戰派的李相被罷免。
而現在朝中掌權的,則是左相黃潛善以及右相汪伯彥這兩位投降派。
而在這兩位的“輔佐”下,面對著北伐的請求,官家所考慮的,並不是北伐收復失地,而是一味的派人向金人求和。
就在不久前,使臣帶回了金國的消息。
除了向官家提出交出跟隨南遷的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人口,並且在名義上,還幫助西夏要回當年大宋開闢的疆域。
這簡直是過分至極。
官家理所當然地沒有答應。
不過,再過不久,官家就又會重新派一批使臣,前往金國,與金國洽談和平事宜。
對於官家如此行徑,她是極不認可的。
自古以來的談判,是要對方實力相當的,這才能夠使雙方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坐下來商談事情。
就例如宋初的檀淵之盟一般,宋遼兩國一時之間,誰的無法奈何得了對方,只有坐下來握手言和。
但是現在大宋的問題是,面對著咄咄逼人的金國,官家降低姿態,一味地想要與之求和,那位金國的皇帝,又怎麼可能坐下來與大宋進行談判呢。
當然,可以通過割地,來尋求一時的苟且。
而這,已經在蘇翁父親老泉先生的《六國論》有過提醒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割地賠款也是不現實的。
為今之計,只有對金軍施以迎頭痛擊,將金軍打痛打服,金軍這才會好好地坐回到談判桌上。
光靠嘴皮子,是爭取不到和平的。
況且,她也深知,談判雖然能夠獲得一時的安穩,卻不能持久。
就例如靖康元年,金國藉由燕雲十六州的平州之變為由宣佈毀約,之後就發生了靖康之變。
所以,相信金人能夠守約,這根本就不現實。
這是她一介婦人都知曉的事,不知道官家與眾位大臣,是沒有想通,還是在刻意迴避。
在李清照思考的同時,一位身著紫色曲領大袖的中年文士來到庭院中。
見李清照坐於樹蔭之下,男子快步走至了李清照的面前。
李清照見到來人後,便站了起來,向男子詢問道。
“官人,如此行色匆匆,不知發生了何事。”
被李清照稱作官人之人,乃是曾經執掌大宋權柄,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的趙挺之之子,如今大宋江寧府的知府,趙明誠。
聽到李清照問詢的趙明誠,從袖口處掏出一封信件,將之遞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夫人,並非是什麼要事,而是有人寄了一封信給你。”
趙明誠說完,便有些狐疑地看著被他抓在手中的信件。
寄信人是目前大宋的延康殿學士、京城留守兼開封府尹宗澤。
問題是,他的夫人與這位開封府尹可是一點交集都沒有,為何素未謀面的開封府尹會寄信給他的夫人。
如果是朝廷的信件,不應該是寄信給身為江寧府知府的他嗎,寄信給他的夫人,又是什麼意思?
不過,他可沒有偷看人信件的癖好,因而,在收到信件的第一時間,他就把信件帶來交給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