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總要嘗試一下,才...
很多人骨子裡都有慕強的一面,詹木舒也不例外。
詹木舒當年跟著先生唸書時,那先生不能說是看不起女人,看不起至少還有“看”這個行為,那先生自詡為正統的讀書人,壓根就是無視女人。哪怕女性在史書上並沒有完全絕跡,那先生也有本事一言以蔽之,然後把教學內容固定在“男人的歷史”上。
好在詹木舒年紀不大、三觀沒完全定型,因著萬商的出現,他開始學著正視“女性力量”。萬商和劉大山聊天時,他就在心裡琢磨,母親說這些個話都有什麼用意?
母親先示弱,這一示弱,劉大山這樣的老兵就會認為自己是被需要的,有義務幫扶先侯爺留下的遺孀和孩子。而這種被需求感一旦激活,身體的殘疾就不是阻礙。他們不會自怨自艾當自己是個廢人,而是想著就算我胳膊腿不行了,我也能幹別的。
母親再站在劉大山他們的立場,為他們謀劃未來,叫劉大山他們知道在幫扶安信侯府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會慢慢過上好日子。安信侯府與他們會是一個利益團體。
然後呢?母親接下來還會做什麼?
技堂的重要性究竟在哪裡?就像劉大山說得那樣,種地這事,分明是人人都會的,又有什麼好學的?而如果劉大山他們本心沒那麼重視技堂,母親的最終目的能實現嗎——雖然詹木舒根本猜不到萬商的最終目的,但他就是相信萬商不會無的放矢。
萬商自然知道劉大山心裡還是懵懂的。
人們想象不出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
劉大山他們想象不出在未來的某個時空中會出現那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被天下人譽為當代神農,他畢生的夢想是讓所有人遠離饑荒,一輩子都走在科研的路上。
因為想象不到,所以劉大山無法靠著自己的認知去理解農學的重要性。
農家自春秋戰國後已經逐漸消亡。時人說萬般皆下品,時人又說禮不下庶人。社會不重視,百姓們自己沒意識,好像整個社會自上而下都默認底層的百姓是沒有任何學問可言的,或者他們就算有一些“學問”,這所謂的“學問”說出來也是令人發笑的。
但萬商站在時代巨人的肩膀上,看過更遠的風景。
她說:“我曾反覆逃災,在逃災的路上遇見過許多人、聽說過很多事。”
她似乎陷入了某種回憶中:“我們吃的小米,讀書人管它們叫粟,又可以稱之為稷。對,就是江山社稷的那個稷。我聽人說,稷和路邊的狗尾巴草是親戚。覺得不可思議吧?據說是神農嘗百草的時候,嚐了一口狗尾巴草,發現這東西能吃,多吃一點也能填飽肚子,於是當時的人就遵照神農的指示,從狗尾巴草裡挑選出強壯的苗,通過不斷地不斷地培養,最終培育成了我們現在吃的小米。”
神農嘗狗尾巴草的故事有很多個版本,也有說小麥就是這麼發現的。不過萬商記得應該是稷,她看過科普說狗尾巴草和小麥不是近親來著。就算記不清楚或者記錯了也沒關係,因為她本來就是“聽說”,有所謬誤顯得更正常,只要主旨是對的就行。
萬商說:“戲文裡常說江山社稷,這樣大的一個詞裡頭,稷都有一席之地,可見它的重要性。如果神農不曾嘗狗尾巴草,如果當時的人沒有互相學習種植、挑選、優化狗尾巴草的本事,就沒有小米去養活後世這麼多人口,我們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詹木舒忍不住說:“有個成語叫良莠不分,意思是狗尾巴草混在穀物裡難辨認。原來它們是親戚啊,這也難怪了。”有
種書面上的知識終於找到現實證據的成就感。
萬商恍然大悟:“竟是這樣嗎?”
詹木舒十分肯定地點點頭。
有了讀書人幫忙背書,
劉大山也信了,但整個人卻顯得有些恍惚,狗尾巴草和小米哎,竟然是親戚!對他們這些當過兵的人來說,他們太知道小米的重要性了。因為強壯的戰馬都是靠著小米餵養出來的。而戰馬多了,整支隊伍的戰鬥力直接翻番。
萬商又說:“這是遠的……再說近的,據說南方有些地方會在稻田裡養魚、養鴨子,魚和鴨子能吃掉害蟲,同時它們的糞便又能肥田,讓稻穀長得更好。如此,稻穀會高產,又有肥魚和肥鴨子吃。可一畝地要放多少條魚呢?或者這個魚得是什麼時候放下去,什麼時候撈,才能不破壞禾苗呢?若是沒人傳授,我們肯定不敢輕易嘗試。因為土地太重要了,一旦歉收,那都是要命的。於是哪怕我們知道南方有那樣的好辦法,卻還是按照自己的老方法耕種。但是你認真問問自己,想學稻田養魚養鴨嗎?”
劉大山心說,要是那方法是真的,再有老把式願意傳授,他當然想學了。
萬商又指著莊子周圍的一圈山林說:“還有咱們這個莊子,三面環山,山上是不是可以圈一塊地用於養雞呢?但是都知道雞養得多了容易生病,這一病就有可能血本無歸。如果有人教怎麼養雞會減少生病,也教雞生病了怎麼治療,你們願意學嗎?”
萬商依稀記得人工孵化雞苗的方法是在宋代出現的,不知道這個rpg遊戲成真的時空,是不是已經有了人工孵化的技術?她說:“還有,雞崽子的多少取決於母雞抱窩頻率,有沒有辦法能增加它們抱窩次數呢?或者不能離了母雞去孵化小雞嗎?”
“如果後山的雞養成了,雞越來越多,那不僅咱們自己每天吃雞蛋吃到飽,還能便宜些賣給周圍的農戶,等到周邊的農戶人人家裡都能養得起……也不用多,每戶能多養三隻雞,那他們或許就捨得全家每天分個雞蛋。你說,他們會不會感激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