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哪怕女人不好做官...
第90章哪怕女人不好做官.
安信侯府。
雖然萬商經常調侃自己沒正經念過書,但思玉卻覺得太夫人時常能說出一些叫人耳目一新的並且還充滿道理的話,讓她忍不住往深了想,並因此收穫不小的啟發。
比如,萬商曾說過教學一定要和實踐結合起來。
思玉自己唸書的時候,她不過是個添頭,在課堂上自然不能多話。但她當時那種被區分對待的感覺不深,因為一同唸書的哥哥弟弟們也不能隨意說話。有一次,堂兄讀完某個章節覺得頗有所得,忍不住侃侃而談起來,結果直接被先生點名批評了。
是因為堂兄的理解出現偏差了嗎?不是。
先生之所以嚴厲批評堂兄,是因為他覺得堂兄沒有按要求把那個章節讀完一百遍就擅自發言了,這個行為是非常錯誤的,既沒尊重聖賢書,更沒尊重他這個先生。
思玉當時聽得一愣一愣的。
現在回過頭去想想,先生要求他們先讀一百遍,無非就是在抬高唸書的門檻而已。先生故意把門檻抬得高高的,別人輕易跨不進來,他就讓自己變得更具權威了。
如今思玉自己成了先生,她教萬喜樂時,自然絕不可能用這一套。
太夫人說教學要結合實踐,近來京城最熱的就是宋鈺寫的那篇駢文。思玉就把抄錄來的駢文當作了最近的上課內容,看萬喜樂能不能從這篇文章中看出點什麼。
宋鈺寫的駢文本來沒有起名字。一般來說,像這種情況,大家會把駢文最開頭的幾個字擇出來視為題目,但因為那文章是在金家酒樓寫的,許是因為酒樓的老闆費了大力氣,在傳播的過程中,文章的題目直接就變成了《與友人在金記暢談有感》。
額,某種意義上,金寶珠她爹真的太擅長把握機會了。
《與友人在金記暢談有感》寫完已有幾天。思玉最近的教學內容都圍繞著它,因為駢文裡用了大量典故,所以光是帶著萬喜樂通讀全文,再解說每個典故的內容,又從這些典故中引申開去,這就費了好幾天的功夫,才勉強算是把駢文認真讀過了。
今天的上課內容是宋鈺為什麼要在文章中這麼寫,他寫每一句的目的是什麼。
按萬商的話來說,就是圍繞駢文做閱讀理解。
關於閱讀理解,萬商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都是“為什麼窗簾是藍色,藍色代表了什麼”,或“為什麼作者要寫一棵樹是,另一棵樹也是,而不直接寫兩棵樹都是”……
咳,思玉上課時應該不會像這樣沒話找話吧?
不過,閱讀理解嘛,其實不應該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她們不可能去朝廷新賜的宋府裡把宋鈺請過來,然後把文章攤開擺在他面前,點著裡面的句子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寫,你寫這一句時在想什麼,我覺得你當時想了什麼什麼,請問我是對的嗎?
真這麼問了,多冒犯啊!
所以,今日上課就以師徒聊天的這種形式展開了,而非問答的形式。
萬喜樂說:“駢文開頭,他用兩句話概括了背景,第一句是詹家姑姑的傳記如何有情有義,他參與了改編。第二句是他改編後拿到稿酬,特意請友人們在金家酒樓吃飯。如今這駢文傳出去了,會不會有人覺得他寒酸,笑他寫雜戲賺錢上不得檯面?”
思玉道:“根據我的經驗,一定會的。”
她年少時,身邊充斥著高傲之人,他們認為知識是用來治國的,是用來傳播自己的學說
的,而不是像宋鈺這樣拿去寫了雜戲。他們絕對會因為這幾句話輕看宋鈺。
萬喜樂若有所思:“所以,如果宋書生寫這幾句話時根本沒有想到這樣的後果,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他這個人還是比較單純的……額,但姑姑一直誇他聰明呢!所以他應該是故意這麼寫的吧?那麼,我是不是可以因此推測他根本不屑和某些人為伍?(<a href=".co.co)(com)” </p>
他在駢文的開頭故意用這兩句話對未來會湊到他身邊來的人做了一個初篩?
思玉鼓勵萬喜樂繼續往下說。
萬喜樂輕咬嘴唇:“可是,他這樣做的代價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創立一個初印象很簡單,想要扭轉初印象卻很難。既然大部分讀書人都看不上這樣的,因為忠臣之後的名頭,他們倒也不會去嘲笑宋鈺,只會在心裡默默看低他,那宋鈺未來如何結交人脈、發展勢力呢?只有那種出身貧寒的讀書人能理解他了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思玉說。
真正的君子對任何事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但也尊重他人。所以真正的君子即便從未經歷過貧寒,也不會盲目看輕宋鈺。小人則相反。但小人本來就已經是小人了,能被小人高看,難道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小人的看重在很多時候都意味著是一種負擔啊。
宋鈺顯然更喜歡輕裝上陣。
得了思玉的解釋,萬喜樂認真地點點頭,舉一反三道:“修忠臣錄、給前朝含冤而死的忠臣平反,這是二皇子提出的。如果二皇子主動和他結交,他沒法拒絕吧?”
二皇子幫你祖父平了反,你合該感激涕零!
你若不感激涕零,就是不懂感恩,就是不孝,就是人品存在嚴重問題!
但其實宋書生根本不想和二皇子走近?所以他在駢文開頭寫下的這兩句話,算是某種意義上的“自汙”?雖然萬喜樂不覺得這是汙點,套用姑姑常說的話,能憑本事用正當的方法養活自己,這已經很棒了,怎麼可能是汙點?但世家那邊不會這麼想。
世家會覺得宋鈺現在不過是空有忠臣之後的名頭,其實因整個人自小被養在市井中,哪怕有幸讀了幾年書,也還是難改市井燻出來的小家子氣。他們會輕看宋鈺。
既然看不起宋鈺,那他們反過來還得擔心宋鈺會藉著“報恩”二字賴上二皇子。
一旦宋鈺在人前對著二皇子表露感激,世家說不得以為他要攀附,自然就會帶著二皇子遠離他。而對宋鈺來說,既然被世家攔了,他自然沒法為二皇子做什麼了。估計他心裡還挺美,只需要付出嘴上的感激、無需任何實際行動,這報恩真容易啊。
萬喜樂感慨說:“認祖歸宗明明是一件好事,誰知背後竟然這麼複雜!”
思玉道:“欲取之先予之。如果他只想守著忠臣之後的名頭享一輩子太平富貴,這事完全可以往簡單了辦。但如果他試圖……謀劃一些大事,事情自然就複雜了。”
其實,宋鈺現在的處境和萬喜樂有些相似。她如果想過太平日子,那就和世間大多數的姑娘一樣,學些針線活計,懂點琴棋書畫,在姑姑的看顧下,她未來的生活自當無憂。但萬喜樂現在跟著思玉念起了書,那她的未來在哪裡,思玉都不知道了。
一堂課上得差不多了,很快就到了中途休息的時間。
思玉往窗外一看,正好看到太夫人萬商溜達著走了過來。萬商明顯又是有事找她。兩人散著步地去了練武場,這裡空曠正適合聊天。萬商
忽然說起了《孝子傳》。
《孝子傳》就是宋鈺寫的那三折戲(筆趣閣小$說)[(.co)(com), 這名字是萬商起的。
看似平平無奇。
但當看完整個故事,再回頭去看《孝子傳》這題目,就會顯得特別意味深長。
因為這個故事其實是對現行社會體制下的“孝”的一種反問。
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孝,現在的孝文化沒問題嗎?
因為萬商不打算叫人知道《孝子傳》是宋鈺起得草稿,所以哪怕在思玉面前,她也沒把戲本子拿出來,而是直接口述整個故事內容,徹底摒棄了宋鈺的用詞習慣。
待萬商講完整個故事,她說:“我想要找人把這個寫成戲,然後送到外地去,讓它在民間流傳起來,再慢慢擴散到京城。時間上無所謂,三年五年再傳來都可以。”
三五年的時間還等得起,因為暫時還沒有人把宋鈺和世家聯想到一塊兒去。
萬商想問思玉這樣可不可行,思玉卻好似陷入了她自己的情緒之中。
這個故事對於思玉來說,真的非常不一般。
她的父兄們,她現在回過頭想想,他們其實都是非常無能的人。
他們雖然是世家旁支,但世家枝繁葉茂,他們對於嫡系來說根本沒那麼重要。他們這一支近些年最被重用的時候也不過是祖父在濟民書院裡擔任教職。祖父去後,父兄裡面沒有能接替教職的人,於是越發邊緣化了。父兄們其實對這一點心知肚明。
對他們來說,錢財是不缺的,世家的清名也是有的,但除此之外就沒什麼了。
當年遭遇城破之事,如果是世家嫡系遇到了一模一樣的事,嫡系都不一定要女眷全部自盡,偏偏她父兄這樣的旁系卻非要叫家裡的女人自盡不可。因為他們生怕自己做不好,回頭叫嫡系那邊知道了,把他們視為恥辱,然後他們說不得就被除名了。
他們十分恐懼這一點。
為了永享世家富貴,在維護所謂的世家清名方面,他們會做得比嫡系更瘋狂。
當然了,他們所謂的瘋狂也不過是建立在對別人生命的任意犧牲上。輪到他們自己的生命受威脅了,他們便又迅速妥協了。而這其實更加證明了他們全都是廢物。
可就是這樣的廢物,他們卻能決定她的生死。這公平嗎?
在傳統的觀念裡,是公平的。
這個故事卻說,父作惡,子報復,這是正義。雖然故事的最後,兒子還是自盡了,但如果不自盡,這個故事直接就得禁。所以結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反抗的過程。
思玉只覺得豁然開朗。
“我一定要讓這個故事廣為流傳!”思玉在心裡說。
她想了很久很久,好不容易才從如同深淵一樣的情緒中掙脫出來,見萬商一直安靜地等在一旁,她認真地說:“太夫人,我覺得如果您真想在民間傳播這個故事,不如改《孝子傳》為《孝子吟》。不要雜戲,只需要朗朗上口的吟唱,這就足夠了。”
論百姓對什麼藝術體裁更感興趣,毫無疑問是雜戲。
“但雜戲需要依託戲班子才能存在,戲班子要先排演,再去演出;如果刻印成書本,依託物又變成了書,而書需要先被人刻出來,再去買賣。像這樣有依託物的,如果朝廷未來想要禁它,那直接抓了戲班子、關了書鋪,沒了依託物,它就消失了。”
在思玉看來,只有改成《孝子吟》,經由人們的口口相傳來傳播,才能確保它無法被禁絕。因為就算未來朝廷把《孝子吟》禁了,百姓被迫在
人前閉嘴, 但他們私底下仍是自由的。他們可以悄悄地說,只出你口,只入我耳,然後一代一代傳下去。
萬商皺起眉頭,遲疑道:“當今應該還不至於……”
時人確實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一起說的,你要兒子反抗父親,是不是就代表了要臣子反抗君王?如果碰到神經敏感的皇帝,那肯定會被禁。但當今皇上還不至於。倒不是說萬商對一個封建帝王有信心,純粹就是當今不會把自己代入失敗者。
不過,聽思玉這麼一說,萬商也緊張起來了。
思玉忍不住握住萬商的手,認真地說:“太夫人,我們求的不是這一朝。這樣振聾發聵的故事,難道不希望它長長久久地傳下去嗎?”如今的皇帝不會禁,但難保過了幾代皇帝就會禁了。索性就不要給任何人禁它的機會,讓它能一直一直地傳下去。
萬商道:“就聽你的,所以如果改成《孝子吟》……”
“我來改!”思玉激動地說。
思玉不擅音律,但放棄雜戲後,也就不需要音律了,只需讀著朗朗上口即可。
萬商道:“我本來還想著改好後,就動用老二那邊的路子,把《孝子傳》先帶去外地……那要這樣的話,老二那條路是絕對不能用了,回頭還要再想其他的辦法。”
兩人正說著話,便又下人快速跑來,道是聖旨來了,快去迎接聖旨。
萬商和思玉對視一眼。
思玉說:“宮裡給莊師傅的封賞一直沒來……難道這就來了?”
莊師傅就是指莊三妞。按照萬商最初的推測,莊三妞想出了人力孵蛋的方法,由安信侯府報給宮裡後,宮裡肯定會給封賞。而且這賞賜最起碼也是由皇后親自賜下的。
絕對不可能什麼賞賜都沒有!宮裡沒這麼小氣,更不至於這麼沒遠見。
但事實就是賞賜一直沒來。
萬商難免有些期待,但又有些擔憂。期待是因為賞賜沒來,說不得是因為賞賜比她想象中更大。那什麼賞賜會比皇后賜下的還要大呢?自然就是皇上那邊出面了。擔憂的原因就更加簡單了,萬商既然有了更大的期待,難免擔心這份期待會落空。
此時聽說聖旨來了,萬商心裡的期待瞬間就壓過了擔憂。
哪怕很難跨出女人做官的第一步,但如果是……吏呢?
萬商知道朝堂中肯定會有很多大人提出反對,但一個如今皇位上坐著的是開國皇帝,他完全沒必要守什麼“陳例”,若守陳例,他就該為前朝盡忠,作為邊城軍的一員戰到死,而不是登基為帝。第二個那免費送雞崽的鋪子背後藏著在民間宣揚近親成婚有害的作用,萬商挑了個好時候把莊三妞的功勞報上去,就顯得這份功勞更大了。
所以按照萬商的推測,皇上下旨給莊三妞封個小吏,完全說得過去。
自宋鈺寫了那篇駢文,萬商此番牢牢把握住了“順勢而為”四個字。
都順勢而為了,總要得些旁人意想不到的好處的……吧?
作者有話要說
你可能還喜歡看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