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失憶(17)
埋在院內已然七載的竹葉清,挖出來之後再揭開宣紙和糯米糊封口,壇內酒香四溢,拂去酒罈的泥巴,拎起來,傾瀉而落,如瀑布般淋溼墳頭乾燥的土地,把枯萎草莖下的黃土都浸溼成一大片一大片紅褐色澤。
周山恆將倒空的酒罈擱下。
一旁靜靜站著的周母拭了拭淚,悲傷讓她的口鼻兩端多了幾道深深的紋路,“這是你爹生前埋下的竹葉清,我同他一起釀的。”
周父離開時,週一郎還沒學會說話,他對生父沒有多少記憶,但是察覺到了母親的傷心,便牽住周母的手,拍了一拍,“娘,你別哭。”
“娘不哭。”周母擦乾淨淚痕,說道,“今年是個好年,你哥爭氣,考了咱們州的頭名,今日就要啟程上京赴試了。”
周山恆在墳前上了三柱香,“爹,我走了。”
他穿著雙層的青色交領夾衣,外袍則是深得發黑的靛青色,整個人高拔結實,身形如同山崖上的勁松,早已經不是從前恛惶無措的孩童。
周母為他披上羊皮裘衣,普通人家冬日能穿的夾衣都是苧麻、葛布的材質,到了北方,定然不足以禦寒,而裘衣普遍是富貴人家才能穿得起的,尤其是狐裘、貂裘、獺裘,普通人家最多不過穿著羊皮、豬皮製成的裘衣。
京城一帶必然寒冷,周母賣掉了今年織的布匹,才向同村蓄養牛羊的鄉鄰買來羊的皮毛縫製裘衣。
周山恆說道:“娘,你要多保重身體,一郎,照顧好母親。”
週一郎點頭如搗蒜。
周母給他檢查了一遍文解、家狀和結保文書,這些都是屆時到了京城,舉子報名要用的憑證。
她最後看著周山恆背上沉甸甸的竹笈,離開院子。
這時候才是五更天,天際還未亮起,公雞叫了第一遍,但是在江州村野的冬天,距離天亮還很遠,鄉野裡是濛濛的光,漠漠水田一片空曠,呼吸之間都是來自腳底草莖和屋簷霜露的清寒之氣。
苦楝樹已經落盡了葉子,枝頭上是剩下一串串又黃又癟的苦楝子。
周母忽然又想到了長子在襁褓中被抱離的那一日清早,也是這樣的冬日,這樣的光景。
江闊,周江闊,這是周母來起的名字。
長子和一子雖然是雙生,但似乎並不完全肖似,或許是剛滿月都皺皺巴巴的,無從判斷是否一模一樣。
抱走長子的僧人說,雙子中的長兄生來魂魄不全,沒有七情六慾,不可入紅塵,否則必有禍事發生,性命不保。
周母原本不信,可對方是大澄的國僧,她不過是一農婦,只在萬般不捨的情況下,聽國僧的勸告,將襁褓中的長子放到了惠福寺,國僧說,以後萬不能再同此子有聯絡,否則就是害了孩子,而等孩子長成之後,國僧一次遊歷江州,自會過來將孩子帶在身邊教養,繼承衣缽。
因此哪怕萬般念想,周母也沒有去惠福寺探望孩子。
但是那一日路過的僧人前來求水喝,周母從臥室的窗向外望, 一眼就認出了長子。
江闊確實和山恆長得不像尋常雙生那般一模一樣, 但是眉眼處仍是有一定相似的。
周母看著周山恆的背影,忽而張口唸了聲一子的小字:“子越。”
周山恆聽聞,回首正要往回走。
周母又搖搖頭,“沒事,去吧,路上注意安全,謹慎些,文書莫要丟了。”
周山恆點頭,沉默地繼續前路。
他攥緊了手中的兩根紅線,那是從惠福寺的月老樹上摘下來的,那時他和辛禾雪一同綁了上去。
辛禾雪沒有收他送的玉鐲,姑且這紅繩線也能算是定情信物。
京城辛氏……
周山恆默默唸著。
………
今年重陽的時候盲雨滿城,日陰,疏風冷雨昭示著今年冬日必然多雨多雪。
十月份,不周山上的楓葉經過霜天,顏色赤紅參錯,夾雜在松杉之間,縱目望去,彷彿珊瑚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