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葉 作品

第 63 章 買完需要的所有東...

高筋麵粉同樣分四份,全部加水,加脫

脂奶粉,加鹽加糖,加菠菜粉。

一號放入廚師機攪拌,再倒入速效乾酵母粉,二號放入廚師機攪拌,加天然酵母。三號加天然酵母,但手搓。四號手搓,但加的是乾酵母粉。

“一號,機器+乾酵母粉。二號,機器+天然酵母。三號,手動+天然酵母。四號,手動+乾酵母粉。”他在筆記本上寫下材料和過程。

有些人的手掌心比機器更敏銳,無論是麵糰攪拌揉搓的程度,還是發酵程度,都可以進行精確調控,並做出對精準時間的判斷。

江濟堂遺傳了他媽媽的天賦,又有上輩子藥劑師的動手天賦打底,判斷一個麵糰是否符合需要還是能做到的。

但完全沒有廚房經驗的人最好還是藉助廚師機。

另外,麵包界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每個人手上帶的菌種都不一樣,所以哪怕完全一樣的材料和步驟,出來的成品都會不一樣。

有些人天生就是麵包師聖體,手上自帶對面團友好的菌種。

江濟堂對這個說法是將信將疑的,他還是更信任酵母菌。

做過麵包的人都知道,乾酵母和天然酵母做出來的麵包口感會有差別,天然酵母發酵的麵包更軟彈,鎖水性更強,而乾酵母發酵的麵包就會比較幹。

比較專業的麵包店裡的麵包,都是天然酵母發酵的。但日常自己做的話,還是用乾酵母合適。

同樣的,廚師機攪拌和手動揉搓也有區別,它們之間的優劣應該是:專業麵包師大於廚師機大於外行手搓。

江濟堂以前在點心屋打過工,正兒八經學過怎麼做麵包,但只有幾個月,經驗不足,屬於外行中的佼佼者,勉強能和廚師機打個平手。

“現在就等著第一次發酵。”需要的麵糰打好了,江濟堂將它們都擀成長條,加微微融化的黃油,反覆摺疊揉勻,用大盆裝好,蓋上溼潤的棉布等待發酵。

他看了看時間,開始處理蒸好的南瓜。

“最近剛好是南瓜上市季節,再沒有比南瓜麵包更合適的了。”

黃金眼的口水已經掉下來了。

不多時,蒸板上的南瓜塊蒸好了,放在研磨盆裡攪碎,混上白豆沙,就是製作南瓜麵包需要的餡兒了。

嗯,白豆沙是他之前做了放在冰箱裡的,最近也是白豆上市的季節,他喜歡時令菜。

“現在室溫28c,溼度46%,第一次發酵差不多需要一個半小時,放上餡兒做出形狀後還要二次發酵……”江濟堂算著時間,從麵粉到成品,至少要兩個半小時。

幸好收錄食譜後就不用動手,不然真受不了每天這麼忙。

豪言要幹大廚,確實是他冒昧了。

餡兒調好了,但麵糰還沒有發酵好,江濟堂就拿出了現成的吐司麵包和其他製作三明治的材料。

熱煎鍋,噴油,左邊敲洋雞蛋,右邊敲笨雞蛋,好做個對比。

其實兩者營養差距不大,但是口感確實不同。

他製作的是最簡單的午餐肉三明治。

兩片一面微黃的吐司片夾著生菜、番茄片、雞蛋、午餐肉片和奶酪片,在熱鍋中稍稍煎過按壓,再沿著對角線切開,疊成三角,就是一個完整的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