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風過 作品

第二十四章 《新燕京報》的採訪

 “但你的三篇文章,攻擊性更強。‘謀殺現場’‘謝罪’‘蘸血饅頭’,你的用詞都十分驚悚。用這樣的風格寫作,

是為了博眼球嗎?”

 “當然是博眼球。”這個問題張潮並沒有避重就輕,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認,倒讓李烈意外了。不過張潮很快就補充道:“如果這幾篇文章沒有博到足夠多的眼球,您也不會坐在這裡採訪我,對嗎?”

 李烈沒想到張潮還會反問,但是作為資深記者,他的反應也很快,連答帶問道:“所以,你的目的就是要‘一朝成名天下知’嗎?那與參加‘新理念作文大賽’的同齡人有什麼不同呢?”

 問題開始變得尖銳,但是仍然在採訪提綱的範圍內,張潮的回答仍然很自信:

 “如果從動機來說,也許很接近。沒有哪個熱愛寫作的人不渴望‘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我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有一個個很確定的獎項與頂級大學特招名額可以去博取。而我,沒有任何可預期兌現的承諾等著我。所以即使動機接近,也不能將我與他們劃上等號。”

 “那你是出於妒忌才寫的那三篇文章嗎?”

 “產生妒忌的基礎是自己的預期落空而別人實現了。如果我也參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賽’,沒有進入複賽,或者在複賽裡沒有得到理想的名次,無法被名校錄取,那麼我可能會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實際上我並沒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賽’投過稿。這點您可以向《新芽》雜誌求證。”

 “現在你對各個大學都放棄或暫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賽’獲獎者,有什麼想說的嗎?”

 “我認為很可惜。”

 “哦?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嗎?”

 “我始終認為大學招錄的底線是遵守規則。如果現有的規則允許它們特招大賽的獲獎,那麼就應該大膽招錄。規則有漏洞,或者不合時宜,那也應該在事後再進行完善。不能以傷害參賽者的方式,去平息輿論壓力。目前這種情況,我認為這些大學有些操之過急了。”

 “那你對參賽者是否懷有歉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