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陳嬌龍說:“冷戰時期的科技爭霸真夠變態的,那時候就有200噸級發動機了,要是蘇俄沒有解體、繼續發展下去,現在500噸的發動機都搞出來了吧?”
秦宇點頭,“更值得重視的是發動機推力室的材料,2.1萬kpa的室壓就能有200噸推力,需要內壁具有超強的抗壓性和燒蝕性。等這臺發動機拖回去讓傅雲研究一下,沒準能突破一下咱們的材料技術。”
陳嬌龍點了點頭,“咱們的刑天都1.1萬kpa室壓了,才到50噸推力,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外觀好看了。”
與簡約美觀的刑天發動機相比,這臺能源號的液氫發動機,各種管路、閥門暴露在外面,看起來錯綜複雜,更像是某位科學瘋子在實驗室東拼西湊起來的大型機械。
“這個就是禮炮號空間站的軌道艙了,據說能搭載一個轟炸機用的機炮,用於攻擊西方人的衛星和航天器,而且還能飛到頭頂扔核彈。”
秦宇來到軌道艙前說道。
“在空間站架設機炮?老毛子這是瘋了吧,太空競賽要搞成星際大戰啊……”苟景吐槽道。
秦宇笑了笑,“老毛子應該慶幸沒在太空打起來,他們這招完全是餿主意。在太空裡開槍,還是架在空間站上,光憑後坐力就能把他們震出軌道,更甭提打擊目標了。”
禮炮號空間站於1971年發射了第一座,直到蘇俄解體前累計發射了7座,均是三段式結構——對接艙、軌道艙、服務艙。
其中對接艙只有一組機械臂,即只能接收一艘聯盟號飛船進出空間站,因此假設這艘飛船卡住艙口的話,那麼宇航員就只能等死了;
軌道艙又叫工作/生活艙,艙內氣候與地面相同,可以供宇航員工作、進餐、小憩、娛樂和睡覺;
服務艙也叫推進艙,裝有離子傳感器、機動變軌發動機、姿態控制發動機以及空間站的燃料等,外部還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雷達天線、攝像機等,為空間站飛行提供持續的動力和電源。
現在擺在暴風雪號穿梭機貨艙中的,便是軌道艙部分,確切來說只是軌道艙的一部分殘骸,一個長4.15米、直徑4.1米的工作區。
秦宇來回嘗試了半天,總算將軌道艙的閘門擰開,隨後將強光手電探進去,
“我找到伊萬諾夫將軍給咱們留下的小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