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飛機研發師盧文峰
說著,劉遠博打開了那本書,翻到特定一頁,與黃宏章的研發稿並排放在桌上。當黃宏章看到書頁上的內容時,他的臉色驟變,從憤怒轉為驚慌失措。
同一天稍晚,在蓉城的611研究所裡,59歲的飛機研發師盧文峰剛吃完晚餐回到辦公室。
作為殲-7e戰鬥機的主要研發者,他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款改良版戰鬥機備受軍方喜愛,很快還將出口海外賺取外匯。
儘管對於殲-7e感到滿意,但盧文峰並不滿足於此。隨著殲-7e項目的收尾,他已經開始構思下一步的改進方案。
身為研究所的一員,他知道十號工程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但無論是出於風險管理還是進一步擴大出口的考量,殲-7系列仍有改進的空間。
盧文峰在改進戰鬥機的研發上遇到了難題。到了90年代末,傳統的晝間戰鬥機顯然已經過時。
儘管之前曾嘗試開發全天候型號如殲7Cd,但效果不佳,部隊反應甚至不如之前的殲7e。
盧文峰意識到,僅僅通過擴大機身來增加雷達探測範圍,同時犧牲飛機的靈活性,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於是,他決定探索新的研發方案。他的想法是將雷達置於機頭,而將進氣口移至別處。然而,經過多次試驗後,發現這些改變要麼導致性能下降,要麼改動過大難以實現。
最近,盧文峰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穎的下巴進氣研發。儘管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這項技術充滿了挑戰
機頭雷達罩會影響氣流,進而干擾進氣效率。大多數研發方案還沒成型就被放棄了。
唯一相對成功的案例,在特定速度與角度條件下,仍存在嚴重進氣問題,這對wp13f發動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正當他為這個問題煩惱不已,回到辦公室準備加班時,意外地發現郵箱裡有一封來自《航空學報》編輯部的信件。
作為該期刊的一名審稿專家,盧文峰對待這份責任十分認真,總是儘快完成每一份審閱任務。今天也不例外,儘管這意味著他又得暫時擱置自己正在的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