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

 “方師兄,那個大展弦比機翼顫振分析的課題,你們現在做到哪一步了?”

 方振抬起頭,馬上看到了常浩南手中的檔案盒。

 “按照姚博……哦不,按照你之前的思路,我們在msc.nastran軟件上建完了機翼的有限元模型,然後計算了機翼的前五階固有振型以及固有頻率,現在姚博和我正在分別嘗試用p-k法和v-g法進行顫振分析。”

 必須得說,作為杜義山的學生,方振和姚夢娜確實有點東西,從更換新思路到現在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且還要邊學邊做,他們的進度已經相當可以了。

 常浩南暗自慶幸自己提前問了這麼一句,否則還要空耗不少功夫做重複工作。

 “怎麼,師弟準備幫我們把剩下的工作都做完?”方振半開玩笑地問道。

 “嗯……線性顫振分析你們應該快做完了,我準備試試能不能把非線性部分給做掉。”

 常浩南的回答讓剛剛低下頭的方振瞬間重新看向了他。

 線性分析和非線性分析一字之差,所適用的理論基礎卻是天差地別。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飛機機翼的彈性變形幅度會很大,此時應變與位移之間不再呈線性關係,常浩南之前和姚夢娜說過的基於小變形假設的線性理論也就不再適用,需要新的理論工具進行指導。

 而工程上還並沒有特別穩妥的辦法。

 要知道,顫振一旦誘發,最好的結果也是飛機結構的永久損傷,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幾乎沒辦法像失速或者尾旋那樣靠飛行員技巧來挽救。

 因此一般都是直接在線性分析結果上增加一個修正,並在結果中留出足夠的安全餘量。

 當然,如果有無限量的錢和時間,也可以把每一種機翼都造出來,堆試飛數據來大力出奇跡。

 但顯然這個消耗就連美國人也吃不消……

 這也是機翼設計普遍偏向保守的原因之一。

 而常浩南張口就是要做非線性顫振分析。

 雖然之前的線性分析思路就是他提供的,但使用偶極子格網法畢竟是對已經存在的理論進行總結。

 非線性分析卻非常依賴分析人員的工程經驗

 總之方振並不覺得常浩南真的在這方面取得什麼突破,不過他也不會打擊對方的積極性。

 “這樣也好,你可以試試不同的修正方式,等線性分析結果出來,咱們跟實驗結果對照,再把修正因子弄得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