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9章 殲7F【推薦關鍵期了,求追讀!】

 但由於殲7f的改動並不算大,盧育英這次的重點測試對象只有機頭和進氣道部分。

 再加上有常浩南提供的模擬工具,對於測試條件的選擇也是有的放矢,所需要的測試次數只有通常情況下的一個零頭。

 因此在測試開始後第三天的一大早,睡在辦公室的盧育英就被一個電話叫到了風洞中心。

 “盧總,風洞測試結果跟咱們之前的計算結果的偏差極小,這個設計沒有任何問題!”

 看到盧育英的身影之後,一直在風洞這邊值班的工程師興沖沖地拿著測試報告走了過來:

 “您這次從京城那邊拿回來的設計方法簡直是神了,在70%進氣流量以下,幾乎完全都能對上,而且這性能,跟咱們之前的幾版設計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盧育英接過報告,直接翻到了最後的結論部分。

 “好,好啊!”

 雖然只說出了三個字,但從他顫抖的雙手和臉部肌肉上不難看出,這位資深飛機設計師同樣處在巨大的興奮之中,只不過定力更高罷了。

 “只可惜現在國內還沒有做tps模型模擬的條件,咱們的引射式模型在更高進氣流量情況下的模擬結果準確性一般,所以只能做到這裡了。”

 剛剛拿報告過來的年輕工程師不無可惜地說道。

 風洞這東西,也不是說有了個硬件就能馬上發揮全部的能力。

 除了風洞本身之外,在裡面接受實驗的那個模型、測試數據的獲取和後處理方式,甚至把模型支撐起來的方式都會影響試驗的準確性。

 就以剛剛說到的模型為例,發達國家從8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應用的tps模型,除內涵排氣不能模擬高溫燃氣以外,其他條件都和真實發動機非常相似,可以節省大量的試飛小時數。

 就算是結構比較簡單的引射式模型,西伯利亞恰普雷金航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就能通過豐富的設計經驗做到100%的進氣流量模擬。

 而同樣的模型,611所這邊就只能模擬到70%-80%。

 很無奈,但華夏航空工業的基礎就是如此。

 “一步步來嘛,我們國家的基礎相比起來確實是薄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棄追趕的步伐,就總有一天能把這些差距統統彌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