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86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

 他前世當然已經習慣了這種氣候,但現在這具身體還是第一次到長江流域過冬,仍然很不習慣。

 “那倒不是。”

 見他這副樣子,盧育英從不知道哪掏出一副手套遞了過來,示意常浩南戴上:

 “野馬白露是當年蓉城汽車修理廠牽頭,聯合4家汽車製造和維修企業一起搞的,不過132廠在最困難的那幾年,給他們生產過一些零部件。”

 “九零年之前,輕型汽車廠的發展勢頭一直不錯,可惜最近幾年,國外的好車不斷進來,還搞了合資生產,價格也越來越低,這種雜牌子已經很難賣出去了。”

 對於常浩南來說,這種事情算不上新鮮,畢竟類似的劇情在未來的十幾年中還會不斷上演。

 況且以他一路上的體驗來看,這個野馬白鷺牌汽車的質量也確實讓人不敢恭維。

 對於並不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的領域,有些東西該放手就應該放手。

 華夏的汽車工業必定是要發展的,但常浩南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只能依託像是精工計劃這樣的途徑,讓尖端項目的技術成果更快擴散出去。

 至於具體是誰能吃到這波技術紅利,那就只有看各自的努力和造化了。

 畢竟,一個工廠的命運啊,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奮鬥……

 常浩南和盧育英一路聊著關於這輛車、關於蓉城、關於航空工業的各種事情,總算趕在太陽落山之前來到了611所。

 “現在負責十號工程的同志們都在132廠跟進01號原型機的總裝,所裡面稍微冷清了一點,不過我們殲7f項目組都在,也給小常同志你安排了一個簡單的接風儀式。”

 或許是擔心被拒絕,因此後者緊接著又繼續說道:

 “除了我們611所和132廠之外,還有參與項目的其它兄弟單位,尤其從築城那邊幾個廠所過來的同志們,都是特地趕過來的。”

 “我也很想見見築城的同志們,他們很不容易。”

 常浩南微微點了點頭:

 “不過我還是想先去一趟住處,把隨身帶的行李收拾好。”

 如果僅僅從地圖上看的話,那麼築城似乎並不比蓉城偏僻多少,但由於歷史、地形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導致前者的經濟水平要差上不少,同為三線建設產物的648所和貴飛(130雲馬廠和162雙陽廠合併而來)相比兄弟單位來說,發展自然也不那麼盡如人意。

 目前只能靠著殲教7這一個型號維持著生產線和研發能力不至於斷掉。

 因此在當初盧育英提出那個面向出口的殲7改進型計劃時,築城方面幾乎是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加入。

 考慮到132廠未來的大部分產能恐怕都會放在生產殲10上面,貴飛廠很有機會獲得後續殲7新改型的生產任務,而648所也可以藉著這個項目鍛鍊一下團隊。

 在這個軍工行業最艱難的時刻,只有想辦法活下來,才有可能堅持到看見曙光的那天。

 “沒問題,我這就帶你去,條件絕對不比601那邊差。”

 盧育英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然後示意司機朝著旁邊的一條小路開去。

 ……

 晚宴就在611的招待所裡面舉辦。

 規模不大,至少比不上那次霹靂11成功試射之後。

 畢竟那次屬於慶功性質。

 毫不意外地,在宴會開始之後沒多長時間,盧育英把常浩南介紹給所有人認識之後,現場的話題就逐漸轉向了飛機設計上。

 “常同志,我們昨天已經看到剛剛從盛京運過來的渦噴14b發動機了,你能和我們講一下在進氣道匹配上,它和老型號有什麼區別麼?”

 開口的是一名來自黎陽廠的工程師。

 之前在624所做高空臺測試的時候,他還和常浩南有過一面之緣。

 作為殲7f研發的參與者和出資人之一,黎陽方面最初自然是希望能將自家的渦噴13fii發動機作為動力。

 但是親眼見識過渦噴14地面測試之後,他們立即意識到,那是一種能讓飛機性能實現飛躍的新型號。

 但認清現實歸認清現實,不甘心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主要還是在跨音速範圍內,進氣道的溢流阻力上面。”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杯子,向對方解釋道:

 “為了提高發動機的綜合性能,最終定型的渦噴14發動機增壓比達到了18.6,基本已經處在小於15的典型渦噴和大於20的典型渦扇發動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