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44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

 站在郭林身後的其它人面色也是十分精彩。

 從直覺上來說,他們不太相信有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直接判斷出電路的設計原理。

 主要是太快了。

 能進入電科14所的人,在電路設計這方面多少都有些能耐。

 但真拿到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本身就有破損的、而且還有大量新元器件的電路板時,不管怎麼說都還是要花上幾天時間分析一下。

 如果是面對這種存在不少非標零部件和電磁屏蔽封裝的軍用電路板,那可能還要去專門蒐集一些材料。

 畢竟這個年代,信息的傳遞實在不太通暢。

 而常浩南的表現,給他們的第一感覺就好像是……

 在看一個本來就很熟悉的電路板。

 這樣就可以略去很多中間的過程,只要找到一些典型特徵就能直接下判斷。

 但是這怎麼可能的啊?

 這個吊艙應該是雷神公司秘密生產出來的,從被繳獲到秘密運回金陵,知情人員的數量也都被控制在一個很有限的範圍內。

 今天才到14所的常浩南就算之前聽郭林說過一些隻言片語,但也絕無機會見過實物。

 但另一方面,說這個話的人畢竟是常浩南。

 而且旁邊的徐洋也並沒有表態反對。

 如果是一個其他人這麼輕挑地下判斷,那絕對會被認為是口出誑語。

 但這二位的情況就不太一樣。

 儘管算法理論、軟件程序跟電路硬件可以視為三個不同的領域,但終究都是控制工程這個門類下面的。

 人家畢竟寫出來過上了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封面的論文。

 總之就……挺糾結的。

 應該說,這些人猜的並沒有錯。

 常浩南能用一個顯微鏡看出干擾設備的工作原理自然不是因為他有寫輪眼,而是因為之前就已經有過猜測,現在只不過是進行驗證而已。

 或者更準確地說,只不過是給自己的判斷增加一些合理性而已,否則隨便掃一眼就直接說結果,恐怕別人也很難相信。

 實際上,他也算佔了時代的便宜。

 在後世,這種dds可以被集成在一個邊長不超過兩釐米的集成電路,而不是面前這樣一塊巴掌大的電路板裡面,那就絕不是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能看明白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