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91章 web of science

 儘管華夏在80年代就發送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但實際上,一直到90年代中期,由於網絡硬件條件以及費用的限制,這種聯絡方式在國內都沒有普及開來,即便到了95-97年的互聯網高速發展階段,電子郵件的普及速度仍然慢了半拍,在常浩南的印象裡,一直到2000年左右,才有高校和研究所之類的科研機構開始大量使用。

 浙省大學竟然能想起來給方振留下電子郵箱,在這方面還是走在了國內的前列。

 只能說不愧是未來的互(9)聯(9)網(6)之都!

 最終,常浩南在這條56kbps帶寬的網絡上花費了大概10分鐘,總算是把那封電子郵件艱難地發了出去。

 擱在重生之前,要是網絡慢成這個樣子,運營商的電話恐怕都要被打爆。

 但是對於他這個已經脫離互聯網將近一年的人來說,對於網絡的要求已經從“流暢”降低到了“有就行”。

 1997年,還要啥自行車啊。

 發完之後,常浩南並沒有如方振所說的那樣馬上斷網,而是輸入了幾個印象中建立時間比較早的國外學術數據庫網址試了試。

 開玩笑,14所給的經費哪怕留給了他自己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夠實驗室半年經費開銷,上個網怎麼了?

 如他所料的那樣,大多數他熟悉的網站都還是一片空白。

 但萬幸,並且讓常浩南有點意外的是,當他幾乎不抱希望地輸入web of science的網址時,電腦竟然沒有直接跳出一個域名不存在的提示。

 在進度條讀取了足足有一分鐘之後,一個熟悉的網頁終於跳轉了出來。

 “我艹……這數據庫1997年就成立了啊……”

 看著眼前堪稱簡陋的登陸界面,常浩南甚至覺得有些感動——

 總算是見著點熟悉的東西了。

 此時的wos應該也是剛剛建立,遠遠不如後世那樣內容豐富且功能齊全,常浩南在網頁上找了半天,甚至還刷新了兩次,愣是沒找到註冊賬號的入口在哪。

 當然就算他能夠註冊,這個數據庫也是需要授權才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