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拯救華夏的機械製造業
“還是要先立項啊……”
顏永年說著放下手中的杯子,顯然對於過去的事情還難以釋懷,
“很多時候,來自內部的阻力,比技術上面臨的困難還要大……好在你們科工委的情況應該要好上不少。”
作為科工委系統出身的一員,常浩南面對這樣的評價自然不好直接回應,只能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以後這種涉及大型裝備的項目會越來越多,也不可能一直縮在科工委系統下面,有些陣地,我們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該面對的問題總歸還是要面對……”
“所以趁著這個機會,我考慮還是要把機械工業部的一些力量納入到項目裡面來。”
目前常浩南接觸過的所有人,對於科工委的信心都是比較足的。
主要是國防科工委的前身是周公、聶帥、賀帥幾位老同志牽頭搞出來的,屬實根正苗紅,值得信賴。
但無論如何,科工委畢竟掛著軍字頭,尤其在軍隊一律不得經商之後,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直接出面,沒辦法包打一切。
還是需要一個地方性質的機構。
然而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受到在90年代末愈發甚囂塵上的“傳統產業夕陽論”以及“國退民進”思潮影響,就在明年,也就是1998年,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將被直接裁撤,最終分別演變為機械工業聯合會和鋼鐵工業協會。
不要小看最後面幾個字的變化。
後兩者只是沒有任何行政能力的民間行會組織而已。
這個過程中造成的資產流失還在其次,更大的麻煩在於經營多年的機械工業研發體系和產業情報體系瓦解,整個實體制造業失去了統籌一盤棋的能力,只能進入各自為戰的被動狀態。
一直到2008年,從金融危機的猛然驚醒的華夏才再次建立了工業與信息化部。
雖然名字裡面帶著“工業”,但由於機械和冶金相關部門已經消失長達10年,因此工信部實際上只能以信息產業部為班底籌建,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協調製造業發展的足夠能力。
可以說這次戰略誤判,是對華夏製造業發展打擊最嚴重的一波。
當然,這個彎路不只有華夏自己走了。
全世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走了,而且走的比華夏更徹底。
但不管怎麼說,這種彎路,能不走還是不走的好。
因此,常浩南還有始終沒有明說,但卻想要完成的另一件事——
拯救馬上就要被解散的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