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30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

 當然,至於有沒有人在果汁裡面摻酒解饞,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我去?”

 聽到這個消息的韓林平直接一驚,差點手一抖把杯子裡的飲料撒出來。

 自顧自地喝了一口之後,楊晉滿不在乎地解釋道:

 “我們升級之後的f4ec實際上就是一架長得很像f4的殲8c,雷達方面應用了一些1473的技術,性能甚至還要更好點,土耳其人的f4e哪怕經過升級,頂天也就是後期型的f4j或者f4s的水平,除了外殼長得像,怎麼著也得有20年左右的代差,肯定是可以輕鬆壓制。”

 韓林平當即擺了擺手:

 “重點不在這裡,土耳其可是個北約國家,雖然是北約邊緣國家,但是這種機會如果能利用好,那也是咱們出口裝備打翻身仗的一個機會啊……”

 華夏裝備的名聲在兩伊戰爭之後幾乎跌落到谷底,這個影響一直到將近十年後都沒能被完全消除。

 儘管對於一些像波斯或者老巴這樣囊中羞澀的國家來說,華夏的空軍裝備已經能夠讓他們實現戰鬥力的飛越,但眼下畢竟已經是90年代末,米格21哪怕改出花來,也已經不可能入得了真正有錢的金主法眼了。

 而要想在更高檔次的軍火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光靠性價比一條顯然是不夠的。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像馬島戰爭的飛魚導彈那樣,打出一個舉世矚目的戰果來,不過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而且很多時候就算打出來了也不能公開,就像年初擊落那架米格25一樣,對於軍售宣傳並沒有什麼直接的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相互之間並未開火的“冷衝突”也可以作為很好的宣傳素材。

 像這種邊境攔截,雙方基本上都不會去大肆聲張,但武器裝備本來也沒指望著賣給吃瓜群眾,只要能在附近幾個國家的高層心裡掛上號就足夠了。

 這裡面的信息差相當大。

 比如海灣戰爭之後,雖然蘇制裝備的名聲一落千丈,但實際上受到負面影響最大的是法國……

 ……

 相比於目前還需要苦思冥想尋求高端突破的空軍裝備,華夏軍工在陸軍方面的情況還是要更好一些。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國家靶場。

 芮曉亭教授正帶著自己課題組的幾名核心成員,和同樣遠道而來的川省航天工業總公司項目團隊進行著裝備測試之前的最後準備工作。

 如果常浩南也在場的話,那麼他應該會對不遠處停在一片空地上的火箭炮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