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
諾伊內看著電腦屏幕上面清晰地標明著如何操作可以增加射程、又如何操作可以讓火箭彈反艦的文件,一時間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實際上,別說是他,就連張宏銀在第一次看到這個方案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有點發懵的。
火箭彈,尤其是大長徑比的火箭彈發射動力學本身就是個極其複雜的課題,而衛士2這樣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遠程彈道武器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還要經歷多個環境條件截然不同的溫度層,說到底設計思路已經完全脫離了一般炮兵武器的範疇。
讓客戶自行變更彈體設計,很容易讓性能本就不富裕的彈道計算機愈發雪上加霜。
尤其是給彈道武器增程,絕不是多塞點燃料就能解決的。
如果在火箭彈上結構上面亂搞,輕則穩定性變差發射之後亂飛完全沒有精度,重則在命中目標之前就會自行解體。
當年伊拉克人拿兩枚飛毛腿拼在一起組裝成一枚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然而發射之後幾乎沒有任何一枚能夠正常落地,最後全都被列入了愛國者的攔截“戰果”裡面。
但芮曉亭卻非常自信地表示他已經完整地考慮到了發射動力學的問題,更換導引頭之後的新彈體可以和原型彈共用射表數據,再加上末段還可以依靠主動雷達制導來調整飛行姿態,命中一艘幾十米長護衛艦的精度還是可以保證的。
至於增程版,則根本沒有對彈體本身做出更改,而是憑藉對於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參數修正實現了最大射程的擴展。
總之,芮曉亭很快用專業而準確的計算結果說服了心存顧慮的張宏銀。
當然,客戶不懂技術,而且詳細的設計數據屬於商業機密也不可能完全公開,所以就只能靠試射來說話了。
不過這還沒完。
電腦屏幕上的ppt很快翻到了後面一頁。
“除了現有的這三種彈藥模式之外,我們還計劃給衛士2火箭系統生產配套的無人機,可以直接裝填在發射箱裡面,通過助推火箭發射、攔阻網回收,在某些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炮兵偵察和氣象觀測任務,以及共架發射的、口徑更大的彈道導彈……”
如果說芮曉亭之前在京航大學除去torch multiphysics的用法以外還學到了什麼其它東西的話,那一定是常浩南的畫餅手藝。
剛剛說的這些無人機也好,彈道導彈也好,說是個計劃都過分,實際上只是在來靶場的路上,他和張宏銀二人頭腦風暴中的內容而已。